高二语文上册单元课堂同步配套课件30.pptVIP

高二语文上册单元课堂同步配套课件30.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上册单元课堂同步配套课件30.ppt

3.《邶风·静女》一诗是如何刻画人物性格的? 分析:《邶风·静女》采用男青年回忆的口吻,叙述了一对恋爱中的青年男女约会、赠物的经过。诗歌通过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刻画“静女”的性格。首先借男青年之口,概括介绍了静女的貌美文静,然后又通过约会中的“爱而不见”“贻我彤管”“自牧归荑”等细节描写,具体地刻画了“静女”的性格,她虽说是个文静的女子,但被爱情滋润着的姑娘在与情人约会时却变得顽皮而活泼。 诗歌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把男青年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如首章写他匆忙赴约,未见到心上人时,他环顾四周,徘徊不定,抓耳挠腮,心急如焚;后两章中,当他接到静女赠物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爱慕之意尤加浓厚,但他却借赞美赠物来表达这种激动情感,这虽然是诗歌为含蓄而采用的双关手法,但也足以表明他的忠厚、淳朴和对静女的一往情深。 四、创新思维 问题:“王于兴师”中的“王”所指为谁? 课文观点:“秦王”。 发散角度:“周王”。在春秋战国时代,周王室虽已实亡,但仍名存,当时的各诸侯国出兵打仗,一般都借助周天子的命令,秦地处甘陕,靠近周王室,他们出兵打仗,必然会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因此,这首战歌应该为“周王”而唱。 五、拓展延伸 有人说《卫风·氓》中的女子是个弃妇形象,结合原诗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思路点拨】 原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从中可以看出,女子对丈夫的忍耐已经到了尽头,表明了自己离开男子的决心,所以她是主动离开家庭的,是古代版的“娜拉”,所以不能简单地说她是“弃妇”形象。我们抛开社会因素,从诗中女主人公的决绝态度可以看出,只有保持人格的独立才会有爱情和尊重。过去是,现在也是。 技法归纳 《卫风·氓》 (1)运用对比的手法 《氓》通过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的对比、氓婚前婚后的对比以及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的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 * * 第一单元 一 《诗经》三首 名句品读 1.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经·郑风·将仲子》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5.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 6.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诗经·唐风·鸨羽》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知能优化训练 经典美文赏读 一 《诗经》三首 基础知识梳理 文本预习必知 文本解读探究 高考真题演练 文本预习必知 作家作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写作背景 《诗经》中的作品,从年代上说,绵延五六百年之久;从地域上说,有国之广;从作者上说,有贵族文人的作品,又有民间歌谣。如此大量的诗篇是怎样汇成一部总集的呢?据汉人记载,周代设有专门采诗的官吏,叫做“行人”。在春季到各地采集民间歌谣,献给太师,配好乐谱,再献给天子,目的是供王者“观风俗,知得失”。这样,大量的民歌就集中到宫廷来了。这就是“采风”。 至于《诗经》中用于宗庙祭祀等大典的颂诗和贵族文人的作品,当另有来源。前者应是出于天子左右的巫、史之手,是奉命制作的;后者是通过周代公卿列士献诗的制度把贵族文人的诗作集中起来的。这样,通过不同的渠道把大量不同类型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