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型桥梁满足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 斜拉桥承受拉力的钢缆、主桥梁、桥墩均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济南黄河桥 大桥全长2033.44m?,其中主桥长488m,总宽19.5m;索面采用扇形布置,索距8m,每塔共11对索。每根拉索由2~4束组成,每束用67~121根Φ5镀锌钢丝组成。钢缆、主桥梁、桥墩均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大型桥梁满足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 构件的足够的抗破坏能力 挖掘机的各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各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自行车结构也有强度、刚度和稳定问题 大型桥梁的强度 刚度 稳定问题 澳 门 桥 上海南浦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力学体系简介 力学 固体力学 流体力学 一般力学 材料力学 结构力学 弹性力学 塑性力学 断裂力学 早期的: 水力学 水动力学 现代的: 空气动力学 气体动力学 多相流体力学 粘弹性力学 渗流 理论力学 分析力学 振动理论 刚体动力学 陀螺理论 运动稳定性 复合材料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弹性体。 对于弹性体,除了平衡问题外,还将涉及到变形; 力和变形之间的关系。 由于变形,在材料力学中还将涉及到弹性体的失效以及与失效有关的设计准则。 将材料力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工程,即可对杆类构件或零件进行常规的静力学设计; 以上两方面的结合使材料力学成为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力学所涉及的内容分属于两个学科 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变形和能量,统称为应力分析。 又不同于固体力学,所研究的仅限于杆类物体; 材料的力学行为,即研究材料在外力和温度作用下所表现出的力学性能和失效行为。 研究仅限于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不涉及材料的微观机理。 固体力学 材料科学 设计杆类构件的合理形状和尺寸,保证它们正常工作。 入门 材料力学 数学 物理学 理论力学 其他 建筑材料 建筑结构 结构力学 弹性力学 机械零件 机械原理 其他 材料力学与各门课程 材料力学是一门很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他与机械、土建、航空、交通水利等工程密切相关,他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着桥梁作用。 古人对材料力学知识和材料强度的认识已积累丰富的经验,并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材料力学简史 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当欧洲的科学技术受到神学的束缚时,中国的科学技术总的说来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力学学科仍然以 和工程技术、生产应用 相结合的形式出现 未能作逻辑分析推理、特别是未能作数学分析 但至今尚存的建筑物,从他们的结构中反应出当时所具备的力学知识 传统具有柱、梁、檩、椽的木制房屋结构 古代建筑结构 一 古代建筑结构 建于唐末(857年)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隋朝工匠李春建造的赵州桥(605年) ﹐应用浅拱结构﹐長50.82米﹐跨径达37.4米﹐宽10米﹐用石2800吨,至今完好。?? 蕴含了近代杆、板、壳体设计的一些基本思想 山西应县木塔──現存的中国古代高层木结构范例之一﹐建於1056年。 塔高9层共67.31米,用木材7400吨 900多年来历经数次地震不倒,现存唯一木塔 古代建筑结构 2200年以前建造的都江堰安澜索桥 对“材力”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1 伽利略 Galilei 1564-1642 “科学的唯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 1638年:《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叙述与证明》 悬臂梁应力分布 简支梁受集中载荷的最大弯矩 等强度梁截面形状 空、实心圆柱抗弯强度比较 钢铁等塑性材料还未出现,采用刚体力学的假设简化模型,而未考虑梁受力后变形这一重要因素,所以伽利略关于梁的强度计算结论不正确; 但他开辟了理论与实践计算构件的新途径。 是“实验力学”的奠基人 2 虎克(英)——公元1678年 物体的变形与所受的外载成正比----《虎克定律》 3 库仑(法)—— 1773年《梁的弯曲问题》,提出了材料的强度理论; 1784年研究了扭转问题并提出剪切的概念; 4 欧拉(瑞士) 又于1757年建立了柱体受压的微分方程; 从而成为第一个研究稳定性问题的学者; 1896年瑞士孟汗太因铁路桥因桁架压杆失稳而倒塌,稳定理论才开始发展。 公元1744年《压杆临界载荷》, 建立了受压柱体失稳临界值的计算公式; 美籍俄罗斯力学家 (1878年-1972) 5 铁木辛柯 1904年他发表第一篇论文《各种强度理论》,次年发表《轴的共振现象》 1906年,他解决了用板的挠度微分方程去求板受压的临界值问题。以后又发表了关于弹性体稳定性问题的论文多篇,对船舶制造和飞机设计有指导意义。 不仅用能量原理解决了稳定性问题,也把它用到梁和板的弯曲问题和梁的受迫振动问题。 1911年以后,他主要研究弹性力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梁横向振动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