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天灸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 灸 学习目标 了解天灸的定义及原理 掌握天灸的时间 了解天灸的作用 掌握天灸的适应证、禁忌证 掌握天灸的常用药物及穴位 掌握天灸的注意事项 灸法的种类 定义及原理 天灸,是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又称发泡疗法。天灸包括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天灸是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时间 时间 三九天是指从冬至算起的第三个九天,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9-27天。中国的农历用九九来计算时令,冬至为一九天的第一天,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而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 作用 一、局部组织的刺激: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从而起到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作用。 二、天灸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三、天灸药物透过特异腧穴的皮肤,其有效成分通过血液循环直达病变部位,发挥其药理效应。 四、神经调节:通过药物使作用部位的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五、免疫机能作用:通过神经反射作用,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从而调整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适应证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体虚感冒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各类慢性胃、肠功能失调,慢性结肠炎 慢性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腰椎病,各类关节疼痛,颈肩腰腿痛,慢性盆腔炎 禁忌证 特殊疾病:实热证如发热、甲亢,消渴症,严重心功能不全,肺结核,咽喉发炎急性期 特殊人群:一岁以下幼儿,孕妇,皮肤易过敏者 特殊部位:菲薄皮肤如颜面部,多毛部位,有瘢痕、破损的皮肤 常用穴位 身体抵抗力差:足三里、神阙 体质偏差(怕冷):大椎、神阙 颈椎病:百劳、肩井 哮喘:天突 过敏性鼻炎:涌泉、足三里 胃痛:中脘、胃俞、足三里 脾胃功能差:脾俞、胃俞、足三里 痛经:中极、三阴交 失眠:神门、内关 腹泻:天枢、上巨虚 脚气:阳陵泉、脾俞、胃俞 心悸胸闷:内关 常用药物 白芥子:将白芥子研成细末,用水或生姜汁调和,敷贴腧穴——治疗关节痹痛、口眼歪斜,或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哮喘。 斑蝥:将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全虫研末,经醋或甘油、酒精等调和。使用时先取胶皮一块,中间剪一小孔,如黄豆大,贴在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护周围皮肤,将斑蝥粉少许置于孔中,上面再贴一胶布固定即可,以局部起泡为度——治疗癣痒等证。 蒜泥:将大蒜捣烂如泥,取3-5g贴敷于穴位上,敷灸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发红起泡为度。 注意事项 (治疗前、中) 天灸治疗前要保持情绪乐观,确保睡眠充足,饱腹适中。 天灸治疗时应注意保暖,尽量减少在空调环境下的逗留时间。着装宜深色的宽松衣服,避免弄脏,尽量不穿连衣裙。 贴药当天不要用冷水洗澡。 注意事项 (治疗后) 贴药后局部皮肤微红或轻度搔痒均属正常现象,不影响疗效。 贴药后局部皮肤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时应立即取下。禁止抓挠,可外涂软膏。 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发泡时搽烫伤软膏。 忌口:贴药后三天内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慎食易化脓的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豆制品等,戒食鱼虾、生鸡等易致过敏食物,忌吸烟喝酒。 参考文献 《中医内科护理学》徐桂华主编 《中医护理学基础》陈佩仪主编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