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找找看:哪首是田园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别董大、山居秋暝 赤壁、过故人庄 钱塘湖春行、春望 中国田园诗的特点: 标举隐逸 寄情山水 歌咏田园生活 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比较阅读 《蝈蝈与蛐蛐》、《夜》这两首诗都是优美的田园小诗,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两首诗在结构、内容、景物描写、感情色彩方面有什么异同。 课堂讨论 3.这首诗与郭沫若的《静夜》给你的感受有什么异同?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夜景、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像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三、从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1.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或“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为题,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 大地以生命的存在,不断书写着活力和生机,那是自然,源源不断,见证物种与物种的欢乐悲痛,生存灭亡,是吟游诗人的引领者,作为缪思的缪思,书写传唱…… 2.去感受夜色,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小诗。 当黑夜笼罩了大地, 是谁,孤独的寻找; 那样的执着。 是星星吧,在寻求一个机会; 坠落自己,在天空留下美丽的曲线。 * * 山居秋暝 过故人庄 歌唱自然,赞美自然 ——诗歌的永恒主题。 (英)济慈 作者简介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6年发表处女作《哦,孤独》。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 世界”。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整体把握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1、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 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么理解的? 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他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2、《蝈蝈与蛐蛐〉哪些句子点明了主旨?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歌的涵义 (诗人这样写的目的)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蝈蝈与蛐蛐》要表达怎样的主题思想? 这是一曲对大自然的颂歌,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全诗虽然只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但它所揭示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充满生机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 诗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旨? 从内容上来说,夏天,鸟儿不叫了,就出现了蝈蝈的乐音,冬天,夜晚寂寞了,就出现了蛐蛐的歌儿,春秋两季本来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由此体现了诗歌的主旨。从语言上来,蝈蝈---蛐蛐---蝈蝈,浑然一体,回环往复,主题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合作探究: 这首诗歌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认为 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 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灭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通过联想巧妙联系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生动地表现“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仅仅写了夏冬两篇小景,仅仅描写了两种昆虫的鸣唱,但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 不息的永恒美,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4、《蝈蝈与蛐蛐》一诗构思有什么特点?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点明主旨) 生机勃勃的盛夏(动景)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再次点明主旨) 宁寂严冬和温馨家庭(静景) 构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前后呼应 联想 夏冬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 【俄】叶赛宁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教会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莫斯科当店员和印刷厂校对员。1916年在白俄军队服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