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新贸易理论教程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IIT) 一、何为产业内贸易? 是指在两个国家间双向贸易的是同属一个产业、十分相似的产品(即在一个国家的某个行业内同时进口出口相似的产品)。 经济学家在70年代的时候创造了这一名词,来描述本田汽车与大众汽车,法国葡萄酒与意大利葡萄酒,或波音飞机与空客飞机之间的贸易。 也称贸易重叠(Trade Overlap)或双向贸易(Two-Way Trade) * 二、对于“产业”的界定主要依据 (1)消费的可替代性 将具有相似用途的、消费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以其中某一产品代替其他产品的所有产品视为一个集合,这种具有充分替代性的产品集合被定义为某一特定产业。 (2)生产的可替代性 将使用大致相同的要素投入或要素密集度生产出的产品群视为一个产业。如纺织、橡胶、钢铁等产业。 (3)生产技术密集度的相似性 将使用相似生产方法生产的产品划分为一个产品群。 这三种产业界定标准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很难统一在一起同时使用。因此,在实践中,产业划分一般依照联合国颁布的统计分类标准进行。 * 四、产业内贸易的衡量 * 四、产业内贸易的衡量 * 第二节 需求相似理论(重叠需求理论) 提出者:林德(linder),瑞典经济学家 1961年《论贸易和转变》 研究的角度:从需求方面,解释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研究的产品:工业制成品 研究的国家:要素禀赋相近的发达国家 * 1.产品生产初期,对本国市场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对国外市场的熟悉程度,因此更看重国内市场的获利机会。 2.新技术的发明其动力首先来自本国需求。 (新技术带来生产规模扩大,国内供给国内需求) 3. 新产品交流(产品市场适应性)在国内具有成本优势-交流成本低。 观点一:出口最初为满足国内需求 * 观点二:出口决定于两国消费者偏好相似程度 林德认为,两国需求偏好越相似,则其间工业品贸易的可能性越大: 两国偏好越相似,则一国有代表性需求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 两国偏好越完全一样,则两国的进出口结构也可能一样,一国所有可能进出口的商品也是另一国所有可能进出口的商品。 * 收入水平相似的发达国间偏好相似,决定了发达国家间产业内贸易量最大。 收入水平相差较大的发达国与发展国家间,则会因穷国收入分配的不均 ? 穷国中的高收入者和富国中的中低收入者需求偏好的一致 ? 穷国、富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观点三:需求偏好的相似程度决定于平均收入水平 * 图示:需求相似理论与国际贸易 Ⅱ国的收入水平 收入 G F E D C B A 产品-品种 Ⅰ国需求和生产 Ⅱ国需求和生产 Ⅲ国需求和生产 Ⅰ国的收入水平 Ⅲ国的收入水平 由左图可知: 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存在需求重叠,如阴影部分。 Ⅰ国和Ⅱ国,需求重叠产品是,C、D、E。 Ⅱ国和Ⅲ国,需求重叠产品是:E、F、G。 Ⅰ国和Ⅲ国,需求重叠产品是:E。 需求重叠就是两国贸易的基础。 Overlapping demand * 产业内贸易:由于差别产品的存在,可能导致一个国家既出口这种产品,也进口这种产品;一个高收入国家的低收入消费者从低收入国家进口产品,低收入国家的高收入消费者从高收入国家进口产品。例如4000国家和5000国家之间的贸易;500国家和5000国家之间偏好没有重叠,之间的贸易量就微乎其微。 * 总 结 两国人均收入水平相近,其需求偏好就相似,两国产业内贸易范围最大; 两国人均收入水平相差大,其需求偏好就相异,两国产业内贸易存在障碍; 两国中一国是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另一国没有需求,则两国无从发生贸易。 林德的结论在当时瑞典的国际贸易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 对需求相似理论的简评 积极方面: 1.解释了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比重大的原因 2.解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假设产品系列是行业内的垂直差异产品,质量高低从上到下排列。产业内贸易来源于消费者的收入相近和偏好重叠。 不足之处: 1.不能解释贸易流向(生产出口哪个品种,进口哪个品种) 2.单从需求角度,不能解释现实厂商为什么只生产某产品的有限品种。 * 第四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理论提出 Vernon弗农,在1966年从企业的角度,在技术差距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将产品生命周期(产生、成长、成熟、衰退)理论运用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把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美国对某一种新产品具有出口垄断、外国生产者开始生产、外国产品在出口市场进行竞争和美国进口四个阶段。 * 二、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