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共17张教程解析.ppt

19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共17张教程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19 近现代物质生活 和社会习俗变迁 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次变化: 时间:鸦片战争以后 背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海等近代化大城市崛起 表现: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洋货”大量涌入,西装和西餐开始出现 第二次变化: 时间:辛亥革命以后 背景: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表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都相应发生了变化 第三次变化: 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背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建立 表现:由于政府的强制行为,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但在城市里生活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第四次变化: 时间:改革开放以后 背景: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把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努力改善国计民生. 表现: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衣食住行等发生根本变化.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原因: (1)从政治上来看,有外在与内在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鸦片战争使国门大开、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主动地融入世界,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极大变化。 另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内部新兴进步力量在理论上与实践上的努力。中国近现代史上三次历史性巨变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呈现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活特色;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小。 (2)从生产力角度来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新的发明创造不断涌现,火车、电灯、有线无线电报、电话、电影、轮船、打字机以及现在高科技领域的许多成果等,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帮助; 石油的发现和汽车、火车、轮船的普及则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活动的范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重视科技的发展,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后制定了三个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如第三个远景规划拟在生物工程、空间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等几个最主要的高技术领域有所突破,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从思想启蒙和思想革命角度来看,思想文化观念的改变;欧洲的启蒙运动,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对人们思想观念、衣食住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工业文明对我国全方位的冲击造成的,实质上体现了西方生活方式、民主自由精神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同时也是中国人自己追求自由、民主、富裕的结果,从而引起了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 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是伴随着大炮和殖民主义侵略强行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的,它破坏了中国长期安定、宁静的社会环境,也迫使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去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承受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阵痛。 另一方面,西方传入中国的新器具、新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又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这些东西一进入中国,就对传统的落后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起了强大的破坏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引发了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新变革。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一般规律与线索特征 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一般规律 (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结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弭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线索特征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渐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改革开放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步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近现代交通工具发展的特点: 近代交通工具发展特点: 动力:从人力到自然力再到机械力 对象:逐渐平民化普及化 技术:从引进到自制自研 地区发展:城市显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