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余干县)【解析版,含答案】.docVIP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余干县)【解析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15-2016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题(江西省余干县)【解析版,含答案】.doc

一、选择题 1.十月革命后,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苏俄采取的政策是 A.推行集体农庄制 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2.苏联流传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们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这段笑话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 D.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3.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4.如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是( )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 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 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5.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决定性原因是( ) A.经济基础落弱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 C.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 D.西方国家长期经济封锁 6.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7.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揭示了斯大林模式 A.有利于工业化迅速完成 B.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 C.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8.1918至1920年的战争加之严重的于旱造成了巨大的灾荒,全俄约300万人至1000万人饿死,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粮食的征收不得不动用军队才能完成。农民与T人的罢丁活动甚至将矛头指向了苏维埃政权,发生在坦波夫的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的口号参与叛乱。可见苏维埃政权出现政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工人罢工和水兵叛乱 B.自然灾害的发生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9.重农抑商政策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到了清末却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在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有 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对图中各阶段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A.a阶段: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推动两国粮产量的增长 B.b阶段:经济政策的失误导致两国粮产量的大幅回落 C.c阶段: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苏联粮产量出现连续波动 D.d阶段:市场体制的确立推动了中国粮产量的大幅增长 11.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12.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13.1921年,美国商人哈默来到莫斯科,列宁与之交谈:“你们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方法。紧接对话后出现的情形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