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的概念和测定方法.ppt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M2.5的概念和测定方法.ppt

PM2.5的概念 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与大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动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已成为全民公敌 2011年1月1日开始,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开始实施。首次对PM2.5的测定进行了规范,但在环保部进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中,PM2.5并未纳入强制性监测指标。 2015年5月24日环保部公布《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全国74个城市在10月底前完成PM2.5“国控点”监测的试运行。 2012年10月11日,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颁布后,环保部明确提出了新标准实施的“三步走”目标。按照计划,2012年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要按新标准开展监测并发布数据。 PM2.5的监测 PM2.5的分离 PM2.5的分离:国内外对大气颗粒物分离方法基本一致,即由具有特殊结构的切割器及其产生的特定空气流速达到分离效果。其基本原理是:在抽气泵的作用下,空气以一定的流速流过切割器,较大的颗粒因为惯性而被涂了油的部件截留,惯性较小的细颗粒绝大部分随着空气流而通过,达到颗粒物的分离效果。 PM2.5重量的测定 重量法 将PM2.5直接截留到滤膜上,然后用天平称重,这就是重量法。值得一提的是,滤膜并不能把所有的PM2.5都收集到,一些极细小的颗粒还是能穿过滤膜。只要滤膜对于0.3微米以上的颗粒有大于99%的截留效率,就算是合格的。损失部分极细小的颗粒物对结果影响并不大,因为那部分颗粒对PM2.5的重量贡献很小。 重量法测量PM2.5浓度普遍采用大流量采样器,原理为采样泵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切割器,将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30μm的颗粒物切割分离,PM2.5颗粒随着气流经切割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称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出PM2.5的浓度。计算公式为:    β射线吸收法 、       三种监测方法比较 国内外的测定 美国环保署多年来始终在关键测试点位上使用微量振荡天平与膜动态测量系统联用技术。在美国PM2.5监测网络中约有60% 的微量振荡天平法监测仪。 目前,中国PM2.5成分监测设备依赖进口,而美国产品占据了大部分国际市场 微量振荡天平技术成为目前世界各国正在使用的颗粒物自动监测的主流技术。 WHO以及几个国家的PM2.5标准 PM2.5监测系统 PM2.5监测系统是结合 物联网、互联网、通信 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提 供空气质量监测和相关 辅助管理与决策手段的 专业应用系统。 * PM2.5 一. PM2.5的分离 重量法 二. PM2.5重量的测定 β射线吸收法 微量振荡天平法 式中: C——PM2.5的质量浓度,mg/m3; W2——采样后滤膜质量,mg; W——采样前滤膜质量,mg; F——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采样流量,L/min; t——采样时间,min。 重量法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是验证其它方法是否准确的标杆。然而重量法需人工称重,程序繁琐费时。如果要实现自动监测,就需要用到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