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一节隐私权和隐私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维护公民隐私权的意义: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维护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 隐私权的具体内容包括(P48-50 (1)、个人生活安宁权(私人住宅不受非法侵犯。) (2)、个人信息的控制、保密权 (3)、个人通信内容保密权 (4)、个人对其隐私的正确利用 权 3、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对自己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开。 隐私和隐私权 对上述行为你怎么评价? 你认为什么是隐私?   近来,报纸报道,某中学“创新”使用猫眼,在女生宿舍的门上反装猫眼,外面可以看到里面,可里面不能看到外面,目的是为了方便老师检查宿舍里面的情况,这件事在学校里面议论纷纷!   小红刚上中学不久,就有同学问她家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想到她家玩,有的还好奇地打听她父母是干什么的。由于彼此不熟悉小红没有回答。有的同学便说小红不合群、不开朗。小红知道后很难过,她认为自己没有错,但又说不出道理。   如果你是小红,你会怎么做?你能帮小红讲清道理吗? 隐私:P46 是指公民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或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 1、 私人信息:家庭地址、身体缺陷 婚恋状况、家庭关系、 财产状况等 2、 个人私事: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 3、 私人领域: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具体包括:P46 构成隐私的两个要件: 一为“隐”, 二为“私”。 “隐”即隐藏, 是当事人不愿公开,不愿让他人介入,或不宜公开,他人不宜介入的事情。 “私”即个人之事, 与“公”相对应, 是指纯粹个人的, 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事情。 甲深夜偷车被小李发现,小李马上报警。 乙的父母离婚了,小李得知后广为传播。 问:甲的行为和乙的事情哪个属于隐私? 共同点: 甲和乙都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事情。具有“隐”的特点。 不同点: 甲的行为已侵害社会秩序的行为,乙的纯属私事。 小结:任何人都不得滥用权利,如果他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 1、老师的收入 2、甲同学向老师报告乙同学偷了300元钱 3、个人病情 4、著名影星刘晓庆被有关部门查出她的收入状况,发现她有偷税漏税。 5、我往来的朋友 6、我双休日的安排 7、犯罪嫌疑人的信件往来 —是 —是 —否 —否 —是 —是 请判断下列哪些为隐私。 —否 李某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发现有多名实习医生在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 3、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事实,法院对其进行了公开审理。 1、女大学生求职时,被询问:你多重?你有男朋友了吗? 你多重?你有男朋友了吗? 2、“日记教学”:老师要求学生上交自己的日记用于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保护隐私的意识。但也不能因此矫枉过正,因噎废食,为保护隐私而排斥正常的社会交往。 你有压在心底的小秘密吗? 有人说“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 你压在心底的都是见不得人的丑事吗? “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隐私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个人的很多方面,如电话号码、身高、收入等,不可将隐私等同于丑事。 看了这幅漫画你想到了什么? 当自己隐私被人知道时有什么感受? 保护隐私的必要性:P46--48 1、放松身体与心灵,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和隐私生活的安宁,体会到做人的尊严。p46 2、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纰漏的可能性越大,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也越迫切。p47 3、在坚持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必须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以缓解对人格独立的担忧,保证自由舒畅生活。p48 * * 我们渴望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隐私权 据报道,2010年前,上海将安装20多万个监控摄像头,全面建立起“社会防控体系”。这一消息引发了上海市民议论纷纷。 意见一:反对。在安装摄像头这项决策上,可能的收益是提高治安防空能力和打击犯罪能力。但有可能涉及到公民的隐私权问题,似有不妥。 意见二:赞成。日常生活中,居民的隐私并不会暴露于公共场所。因为在公共场所里,我们的每一个举动本来就意味着会被众人所看见,那又何必担心给电视机前的监控员看见呢? 新闻评述: 思考: 1、请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在仔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分别评析两种意见。 2、你认为该怎样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新闻评述: 二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