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办公室人机工程 办公室环境人机工程主要关注长期使用显示屏幕设备(VDU:Visual Display Unit) ,主要是计算机,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和预防。 * 建议的电脑工作台设计和工作姿势 A 合适的观望角度,约为15°- 20° B 合适的观望距离,观望一般大小的文字,约为35-60厘米 C 前臂与手臂大约成直角 D 可调整的椅背 E 可调整的椅座位高度 F 如有需要,使用脚垫 G 足够的空间便于下肢伸展 H 如有需要,可使用腕垫 I 屏幕与视线成直角 J 文件夹,可调整的最佳 K 手腕保持平直 L 屏幕支座,可旋转屏幕及调整其倾斜角度 M 桌面高度,可调整的最佳 N 座垫前端有圆形边 * * * * * * * 防火防爆措施 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设备密闭厂房通风。 将车间的可燃气体、蒸汽及粉尘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的1/5以下; 对于有爆炸危险性的粉尘,作业区的通风除尘系统必须采用防爆措施,或在袋式除尘器上设计防瀑门。 采用惰性气体。使用惰性气体如氮、CO2、水蒸汽时应经过气体分析,含氧量不得超过20%。 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易燃易爆物品分开贮存 * 防火防爆措施 2、严格控制着火源 明火(电炉、电焊、气焊、烟火) 工厂内禁止吸烟 电气火花(防爆型电气设备、电线绝缘良好、配电设备隔离) 静电火花(接地、防静电个人防护用品) 雷电火花 磨擦撞击火花 热表面(干燥炉的热表面、过载的电线、蒸汽管线) 自燃化学反应放热热辐射 * 防火防爆措施 3、控制火势蔓延途径(防火间距、防火墙 4、限制爆炸波的冲击、扩散(选用安全可靠的设备和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阀、泄爆口) * 内容 1 HSE介绍 2 我国HSE法律法规 3 健康安全环境职责 4 事故和预防 5 应急管理 6 机电安全、防火防爆、消防 7 工业卫生和职业健康 8 人机工程 9 环境保护和ISO14001 10 治安保卫 * 工业卫生综述 工业卫生,是指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 工业卫生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国家工业卫生工作遵循“为人民健康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两为”方针。 在业务管理实行“预防为主,分类管理,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基本工作有三个层面: 职业性有害因素监测评价; 接触有害因素作业工人健康监护; 职业病患者诊断和治疗。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工业卫生工作不仅是工业卫生专业人员的事,必须涉及每个人。 * 一些有关的基本概念 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有害物质: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能危害职工健康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粉尘、有毒物质、噪声……) 粉尘:能够长时间呈浮游状态存在于作业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有毒物质:凡作用于人体产生有害作用(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的物质。 有害作业: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剂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该物质最高容许值的作业。 有尘作业: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 有毒作业: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 * 一些有关的基本概念(续) 职业病: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新确定的职业病分为10类115种 ) 防护措施:为避免职工在作业时身体的某部位误入危险区域或接触有害物质而采取的隔离、屏蔽、安全距离、个人防护等措施或手段。 个人防护用品:为使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和职业有害因素的伤害而提供的个人穿戴用品。PPE-----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 有害物质分类 1、化学因素 生产性毒物(铅、汞、苯、氮氧化物、有机磷农药等) 生产性粉尘(矽尘、石棉尘、金属粉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 高温、高湿、热辐射、严寒 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紫外线、红处线、射频辐射、激光)、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 3、生物因素 某些微生物或寄生虫(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 4、人机工体学、环境因素 重复运动、负重作业、工作姿势、使用工具 * 有害物质进入人体途径 呼吸道吸收 呼吸道是化学品进入人体的最主要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汽、雾、烟、尘形式存在的化学品,都可以经呼吸道进入体内。(药尘) 皮肤吸收 有些化学品可通过健康的皮肤或粘膜,经毛囊的皮脂腺而被吸收。(膏药) 而有些则是从皮肤破损处侵入。 消化道吸收 误食或服用被有毒化学品污染过的饮品或食物造成中毒。 因呼吸道中吸收较慢或阻留的粉尘状有毒化学品经气管、鼻咽部随痰液进入消化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