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晚新生代沉积物的物源的研究REE和Nd同位素制约.pdfVIP

长江口晚新生代沉积物的物源的研究REE和Nd同位素制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27卷  第 3期 第  四 纪  研  究 Vol. 27 ,  No. 3  2007年 5月 QUA TERNARY SC IENCES M ay, 2007 文章编号   100 1 - 74 10 (2007) 03 - 339 - 08 长江口晚新生代沉积物的物源研究 : R EE 和 N d 同位素制约 ① ② ③ ③ ① 杨守业  韦刚健  夏小平  孙  敏  唐  珉 ( ①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2; ②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 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 ③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香港 ) 摘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以来堆积了 200 多米厚的碎屑沉积物 ,主要由河湖相和滨浅海相组成 ,构成了多 个沉积旋回。选择长江口地区一个 320m 深的 PD 钻孔 ,运用多通道等离子体质谱 MC ICPM S方法 ,开展沉积物中 的 REE和 N d 同位素组成分析 ,研究了上新世以来三角洲地区沉积物物源的变化 。沉积物中 REE和 N d 同位素组 成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 Ce呈弱的负异常 ,介于 083 ~099 之间 ,而 Eu 呈现中等亏损 ,在 053 ~073 之间变化 。 143 144 岩芯中上新统沉积物中 Ce异常变化大 ,而 Eu亏损相对第四系沉积物更显著 。N d / N d 比值在钻孔中变化较小 , 介于 0511975间 ,平均值为 0512062。相关分析揭示粒度和化学风化对 N d 同位素组成影响小 。 REE和 N d 同位素判别图解揭示河口地区上新统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流域中、下游的近源物源区 ,而第四系沉积物 的物源虽然存在一定的变化 ,但是总体上与上新统沉积物来源明显不同 ,主要来自更广泛的流域物源区 ,尤其是长 江上游的风化物质被大量输运到河口三角洲地区。在第四纪构造和气候因素控制下 ,古长江水系具有不同的演化 阶段 ,流域源岩经历的风化作用强度也不同 ,因此河流沉积物的源汇过程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 主题词   长江三角洲  沉积物  第四纪  稀土元素  同位素  物源 中图分类号    P642131    文献标识码   A   最近几年 ,发源于喜马拉雅 - 青藏高原地区的 1 样品来源与分析方法 几条亚洲大河由于记录了新生代高原隆升和季风气 ( ) 候演化的信息 ,其流域沉积物的风化剥蚀和从源到 PD 孔位于长江 口地 区 图 1 , 地理位置为 ( ) 汇 sou rce to sink 过程 、水系演化模式 、河流入海化 3 1 °37 ′29 ″N , 12 1 °23 ′38 ″E,钻孔深达 320m ,取芯率 学通量变化特征等成为研究热点[ 1~7 ] 。长江作为发 达 81% 。该孔详细的岩性描述 、磁性地层划分 、粒 源于青藏高原的第一大河 ,流域现代沉积物的源汇 度和常量元素组成 、沉积环境和古气候演化记录等 过程认识较清楚 ,入海泥沙主要来自流域的中、上游 参见前期研

文档评论(0)

liyb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