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9卷 第 3期 第 四 纪 研 究 Vol.29, No.3
2009年5月 QUATERNARY SCIENCES May,2009
doi:10.3969/j.issn.1001-7410.2009.03.012 文章编号 1001-7410(2009)03-513-11
汶川地震(M 80)地表建筑体
S
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① ② ② ② ①
裴军令 李海兵 司家亮 邱祝礼 孙知明
( 中国地质科学院古地磁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①
②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
摘要 通过汶川地震震区大量的实地考察已证实沿着早先活动断裂主要发育了两条地表破裂带:一条是沿着
映秀 -北川断裂产生的逆冲伴随右旋走滑破裂带,长 275km,最大垂直位移达 11m,水平位移达 12m;另一条纯逆
冲性质的破裂带,沿着灌县 -安县断裂发育,最大垂直位移达4m。活动断裂之上的地表破裂带是野外工作中确定
地震断裂性质的重要现象。另外,在活动断裂相邻区域和远离区域的路面以及建筑体还大量存在变形现象。通常
沿活动断裂产生的地表破裂是典型的同震破裂,相邻区域的地表路面及建筑体发育的变形属于次生变形,远离区
域发育的变形则属于震后变形。对次生变形和震后变形测量数据的应用容易影响活动断裂特征的确定和性质的
判断,因为路面等建筑体上的挤压拱起、叠置以及水平错断等现象多是受到地震过程中通过断裂活动突然释放的
巨大能量作用在局部地表建筑体产生的变形。但是,分布广泛的挤压现象暗示了区域上挤压应力场环境,有利于
地表同震破裂位置的推测及地震断裂性质的判断。
主题词 汶川地震 地表建筑体 同震破裂 震后变形 次生变形
中图分类号 P3152 文献标识码 A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青藏高原东缘 秀 -北川断裂发育的破裂带具有逆冲兼右旋走滑性
龙门山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灾害最严重、损失最大 质,长约275km,最大垂直位移达 11m,右旋水平位
[7,8]
的一次强烈地震(M80),导致大量房屋倒塌,并诱 移达 12m 。长约 80km的汉旺地表破裂带沿龙
S
发了强烈的山崩、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等地震地质灾 门山断裂带的前山断裂(灌县 -安县断裂)南段发
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根据中国 育,破裂带基本为纯逆冲性质,最大垂直位移量达
[1]
地震局信息 网 (CENC) 和美 国地质调查局 4m。另一条长约6km呈 NW走向、由南西向北东逆
[2]
(USGS) 公布的数据,汶川地震的震级为 M80 冲并兼有左旋滑动的小鱼洞破裂带连接上述两条破
S
或M 79,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 裂带,以左旋走滑兼有逆冲运动为特征[5,7,8]。详细
W
川县映秀镇西南侧(310°N,1034°E),震源深度 了解地表破裂带的分布及其性质和特征对于研究地
14~19km,其深部滑动面西倾,倾角 33°~60°,震源 震断裂的形成、活动机制、复发周期等科学问题非常
[2,3]
机制解结果显示为逆冲兼有右旋走滑 。主震之 重要。地震断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全球变化过程的数学模拟和定量预测.pdf
- 全新世初期地磁极性漂移在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记录.pdf
- 全新世东亚夏季风演化的辽宁暖和洞石笋δ18O记录.pdf
- 萨拉乌苏河流域第四纪地层及其古环境的研究综述.pdf
- 萨拉乌苏晚更新世以来古生物及环境研析进展和展望.pdf
- 沙漠风成沙的可溶盐组成及环境意义.pdf
- 沙质荒漠化的遥感监测及评估──以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区内的实践为例.pdf
- 山东地区新生代不同类型幔源样品中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及成因.pdf
- 山东二叠系石盒子组孢粉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pdf
- 山西宁武地区1686年以来年降水重建.pdf
- 西峰剖面午城黄土古风化强度变化及早更新世季风环境演化.pdf
- 西南天山东德沟异剥钙榴岩化斜长角闪岩中假蓝宝石和富铝尖晶石特征及地质意义.pdf
- 西宁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可溶盐、来源及其环境意义.pdf
- 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的新领域、新动向.pdf
- 下扬子句容断陷盆地负反转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pdf
- 咸阳古冷杉树轮宽度及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侧定.pdf
- 湘中震旦纪―寒武纪之交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环境的研究.pdf
- 箱法在草地温室气体通量野外实验观测中的应用的研究.pdf
- 新生代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地貌分异及黄河形成的控制作用.pdf
- 亚洲粉尘的源区分布、释放、输送、沉降及黄土堆积.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