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鑛 刘兰 编著 21世纪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精品教材 【学习目标】 了解事业单位的概念和特征; 了解事业单位的用工类别; 掌握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订立和解除的特别规定。 【引例】 事业单位员工改革期待:员工不再分三六九等 2014年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实施。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立场,对这一条例有不同的期待:公众期待事业单位人员缴纳养老保险,从此告别退休金由财政负担的现实;事业单位临近退休的人员,希望改革能迟些启动从而赶上吃财政饭的末班车;没编制的职工,期待随着合同制实行能得到和在编人员同等的待遇、同样的发展机会……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这一条,曾被媒体解读为事业单位全员聘用时代的到来。其实,事业单位和职工签合同已有多年,但效果并不理想。 目前在事业单位中,人员身份很复杂:有事业编制的人员;没有编制但各项待遇与在编人员一视同仁的“内招人员”;聘用人员。干着一样的活儿,聘用人员工作业绩甚至可能更出色,但各方面待遇却相差甚大。这些年,建立在“人分三六九等”基础上的“同工不同酬”饱受诟病,社会多次呼吁,但改观不大。这些年,我在工作中接触了很多这样的同事,他们优秀、敬业,但收入低、无法评职称等问题让他们看不到未来。这样的处境,让他们对于单位缺乏归属感,一旦有机会,跳槽毫不犹豫。 【引例】 事业单位员工改革期待:员工不再分三六九等 新华社在日前有关条例实施的报道中提到某报社记者庆华。作为工作5年多的单位的聘用员工,她对同工不同酬问题的严重程度体会颇深:“身边的一些有事业编的记者,都不怎么干活,工资待遇比我们高出一倍多。而报社冲在一线的记者都是我们这些合同工,每天都在拼命工作,还总被领导吆三喝四,担心一不小心饭碗被抢或砸了。想想都心酸。” 条例会让不同“身份”的人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吗?一定时间内,差别或许难以完全避免,但可以预见的是,差别会越来越小。在这个问题上,社会须有这样的共识:只要还有“身份”,只要“身份”导致的差别仍在,事业单位改革就难言彻底成功。 9.1 事业单位与聘用合同概述 9.1.1 事业单位的概念 9.1 事业单位与聘用合同概述 9.1.2 事业单位的特征 9.1 事业单位与聘用合同概述 9.1.3 事业单位用工类型 9.1 事业单位与聘用合同概述 9.1.4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管理的法律依据 9.2 聘用合同特别规定 9.2.1 聘用合同的订立 9.2 聘用合同特别规定 9.2.2 聘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9.2 聘用合同特别规定 9.2.3 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本章小结】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依照事业单位人员在事业单位中所具有的不同身份,各类人员的人事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适用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由《公务员法》调整;劳务派遣人员由《劳动合同法》调整;实行聘用制人员的法律适用比较复杂,目前可以说是部分适用《劳动合同法》。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并非不适用《劳动合同法》,而是在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没有其他规定的问题上才适用《劳动合同法》,即《劳动合同法》的适用仅仅起到补充作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明确依据。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管理制度与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大体相同,但仍有一些细节的差异,二者在适用对象、合同期限、合同内容、合同考核与合同解除方面有所不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