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WPT),又称无接触能量传输(Contactless Power Transmission, CPT)技术,顾名思义,即以非接触的无线方式实现电源与用电设备之间的能量传输。早在1890 年,由著名电气工程师(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提出。 无线能量传输综述 在无线传输能量的发展过程中,有这么也一个说法,今天人们谈到得特斯拉几乎成为了阴谋论和伪科学的标志性人物。其实除了发明交流电以外,特斯拉许多设计和概念都相当超前,特别是他的无线充电技术一旦变成现实,电力将成为一种免费的用之不竭的能源(特斯拉发明的交流电没有收一分钱使用税,否则他肯定是亿万富翁)。可惜的是,由于他的竞争对手爱迪生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对其打压与诬蔑,导致特斯拉的无线充电设计并没有投入到商业应用。在他死后,相关的研究资料也被FB I列为机密文件,与世隔绝。直到今天,科学界仍无法还原特斯拉当年的研究成果。 被遗忘的科学巨匠 沃登克里弗塔 尼古拉·特斯拉 据推测,1908年6月30日的通古斯大爆炸是由尼古拉·特斯拉一手操作的,他就是利用沃登克里弗塔上的设备制造了球形闪电然后远距离无线传输在通古斯河岸引发了巨大的爆炸 通古斯大爆炸遗迹 ·1831年,迈克尔?法拉第发现,周围磁场的变化将在电线中产生电流。 ·1890年,尼古拉?特斯拉提出无线电力传输的构想。 ·20世纪60年代初期雷声公司(Raytheon)的布朗(W. C. Brown)做了大量的无线电能传输研究工作,从而奠定了无线电能传输的实验基础,使这一概念变成了现实。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发展历史 无线能量传输实现方式 电磁感应式(非接触感应式) 电能传输电路的基本特征就是 原副边电路分离。原边电路与 副边电路之间有一段空隙,通过磁场耦合感应相联系。 特点: 较大气隙存在,使得原副边无电接触,弥补了传统 接触式电能的固有缺陷; 较大气隙的存在使得系统构成的耦合关系属于松耦合,使得漏磁与激磁相当,甚至比激磁高;传输距离较短,实用上多在mm级。 缺点: 电磁感应方式传输控制不好,在其范围内的金属都会产生电磁感应消耗电源能量,另外还会使设备的线路感应发热,严重时会损坏设备。 电磁感应式(非接触感应式) 谐振耦合方式(又称WiTricity技术)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系、电 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系,以及军事奈米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oldier Nanotechnologies)的研究人员提出的。系统采用两个相同频率 的谐振物体产生很强的相互耦合,能量在两物体间交互,利用线圈及放置 两端的平板电容器,共同组成谐振电路,实现能量的无线传输。 谐振耦合方式 特点: 利用磁场通过近场传输,辐射小,具有方向性。 中等距离传输,传输效率较高。 能量传输不受空间障碍物(非磁性)影响。传输效果与频率及天线尺寸关系密切。 缺点: 谐振耦合方式安全实现问题比较严重,要想更好的实现谐振耦合,需要传输频率在几兆到几百兆赫兹之间,而这一段频率又是产生谐振最困难的波段。 谐振耦合方式 基本原理——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 要由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接收电路 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 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 无线电波式(辐射式) 无线电方式问题主要在于其在能量传输过程中能量损耗太大,传输效率太低。 如果辐射是全方向性的,则能量传输效率会十分的低;如果是定向辐射,也要求具有不间断可视的方位和十分复杂的追踪仪器设备 三种无线能量传输方式比较 电磁感应 无线电 谐振耦合 输出能量 几瓦至几百千瓦 几十毫瓦 最大几千瓦 有效距离 ≤1cm 几米范围 几米范围 控制水平 实现和控制都很简单 实现困难控制简单 实现和控制都很困难 安全系数 取决于环境条件和技术手段 便利性 可接受水平 最为便利 一般水平 无线传输造成的安全问题 电磁辐射安全问题 对人身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解决。 由于无线能量的传输既不像传统的供电方式那样可以在传输路径上得到很好的控制也不像无线通讯那样传送微小的功率。 高能量的能量密度势必会对人身安全及健康带来影响。 对激光则在功率密度小于2.5mW/cm2才能保证对人体无伤害。所以采用无线输电时要考虑避 免对人身的伤害。 除此之外还有传输效率普遍不高,电磁兼容性等问题亟待解决,总之人们在无线传输能量的技术研发过程中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难题需要去克服。然而我们依然相信,在未来,我们可以将无线充电装置放在办公室、旅馆和机场的顶部,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巴克曼公司产品在石化行业技术应用201508.pdf VIP
-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pptx VIP
- (2025秋新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pdf
- 《品质》高尔斯华绥优秀实用详解.ppt VIP
- 2021年初中物理培优(重点高中自主招生 竞赛)难题练习第20章 电与磁.docx VIP
- 《游青城山记》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VIP
- 八年级(上)《三峡》文言知识挖空训练+参考答案+翻译.docx VIP
- 2024年秋新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新版教材).pptx
- 公司战略规划模板.ppt
- 生命生态安全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