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高电积钴Co9995品级率 钴车间第二QC小组 一、小组基本概况 小组成员简介 二.选题理由 2008年,由于外购原料品种多且成分复杂,使电积钴化学杂质成分波动较大,导致Co9995品级率不稳定。 小组成员将2009年公司下达的质量指标与2008年质量实际完成情况绘制树如图一: 二.选题理由 三、现状调查 电积钴产品Q/YSJC-CP25-2003标准 三、现状调查 小组成员对2007年生产的320批和2008年生产的365批电积钴中化学成分杂质出现波动的批次进行了统计,共有30批产品化学成分杂质铜、镉、铁超标,降品级为Co9965,影响了电积钴产品质量的稳定。 为了更直观的看出影响电积钴降品级的症结问题,小组成员绘制了调查表如下: 三、现状调查 根据调查表绘制排列图如下: 制图:周林华 时间:2009年3.27 由排列图可以看出,电积钴中铜波动占不稳定因素的76.66%,是影响电积钴降品级的主要症结。 四.目标确定 本次活动目标: Co9995品级率累计完成96%。 四.目标确定 五.原因分析 五.原因分析 六.确定原因 小组成员采用现场调查和测量分析的方法对全部末端因素进行逐一验证: 六、确定要因 六、确定要因 六、确定要因 六、确定要因 六、确定要因 六、确定要因 六、确定要因 六.确定原因 七、制定对策 八.对策实施 组织班组人员对破损较为严重的导电棒进行更换,在南、北两线共计44台电解槽中一次性更换镀银层脱落的导电棒160根,并对槽间导电板上的绝缘板适当移位,杜绝铜基体裸露部分的再进一步腐蚀,同时,要求班组加强对电积槽内溶液温度、真空抽吸管道的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降低导电棒、母线等设施的腐蚀。 规范出装工操作行为,用制度要求岗位人员抽棒时轻拿轻放,减少导电棒相互碰撞带来的导电棒镀银层脱落。 用制度规范电调人员,严禁用带水抹布擦拭接点,减少导电棒打火,降低镀银层脱落。 八.对策实施 八.对策实施 4月中旬,公司立项的钴净化项目扩建工程全部完工,深度净化工程项目开始全部投入使用,该项目主要用于除去溶液中的镉、铁杂质。经车间领导及设备组同意,小组成员将车间原来用来除铁的6个固定床改为除铜床,增加除铜能力,并将原小移动床除铜树脂柱串联,进一步提高了净化除铜能力。氯化钴除铜过液量可达到12~15m3/h,过液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倍。 氯化钴油份影响树脂的除杂能力,小组经过研究,增加氯化钴沉淀时间,要求保持储罐中氯化钴2m以上液位,在往净化中返入氯化钴溶液时,净化岗位必须停车,溶液返完后沉淀半小时方可开车,防止油份进入净化系统破坏净化的正常过液速度。岗位人员按要求每班每柱进行取样分析,发现除铜后液大于0.0004g/h时,需立刻停止该交换柱的使用,对树脂进行再生处理。 要求主控室人员密切关注上道工序氯化钴溶液含铜量,新液配制人员严格按照技术条件标准配液,含铜大于0.0004g/l的溶液严禁进入生产系统,确保进入生产系统的新液含铜达标。 八.对策实施 八.对策实施 小组成员在巡检槽面时发现,电流密度升高,产生的氯气量大,造成阳极区域氯气未及时抽出,在一定的pH值及温度情况下,阳极表面析附一层Co3O4和MnO2不溶物。 吸附不溶物阳极的槽面与正常槽面进行了槽电压的测试对比,有不溶物的阳极的槽电压为4.0~5.0V,正常槽电压为2.5~4.0V。证明该物质的存在,影响阳极的导电性,能造成槽电压升高。 为了清除Co3O4和MnO2,小组成员在试验室进行了小型试验,配制了不同浓度的盐酸,对有不溶物的阳极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泡洗,得出试验结论如下:用5%的盐酸溶液泡洗有不溶物的阳极4~6小时,基本可清除不溶物。 八.对策实施 九、效果检查 九、效果检查 十.巩固措施 十一.活动体会及下一步打算 十一.活动体会及下一步打算 欢迎各位专家指导! 一、疑 问 1、下面时间怎么理解? 2、选题理由中的图看不到。 二、不足之处 1、在现状调查中,排列图的样本量只有30,应该 n ≥50。项目只有三项,太少,这时可以考虑使用饼分图等工具。 2、目标设定依据欠充分。“电积钴中铜波动占不稳定因素的76.66%,是影响电积钴降品级的主要症结。”只解决铜的问题,最好也只能解决问题的76.66%,这时可否实现96%最好交代一下。 3、改进后的效果是否能维持、巩固在良好的水准,应该用图表表示出巩固期的数据。 2、为肯定本次QC活动的成果,小组对取得的效益进行了论证: 2.1、经济效益: 7~11月份增加的销售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