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矿物成分 方解石,高镁方解石,文石,白云石 2、结构组分 颗粒(异化粒),文石泥,藻、藻席和叠层石 三、滨岸碳酸盐沉积 珊瑚礁 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其形成与造礁珊瑚生长条件密切相关。 珊瑚属于海生底栖动物,为腔肠动物门较高的一个纲。外形不一,有单体与复体,其软体称珊瑚虫。 造礁珊瑚生长于水温18~36℃(最适为25~30℃)、盐分27~40‰的海水中。 因共生的藻类须有光才能生长,故珊瑚礁的生长主要位于低潮位与水深30米间的海底。又因需氧气和各种营养盐类,含泥太多的混浊海域不利于珊瑚虫生长。 世界上珊瑚礁多见于南北纬30°之间的海域中,尤以太平洋中、西部为多。 按形态划分有:岸礁、堡礁、环礁、桌礁及一些过渡类型。 据估计全世界珊瑚礁连同珊瑚岛面积共有1000万平方公里。珊瑚礁生长速度一般为每年2.5厘米左右。有些珊瑚礁厚度很大,系因珊瑚礁生长发育过程中礁基不断下沉或海面不断上升所致。 澳大利亚大堡礁为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呈链状断续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共长2011公里,离岸16~241公里。 无陆源碎屑的碳酸盐沉积陆架区 墨西哥湾南部尤卡坦岛岸外 没有较大河流入海,海水盐度稳定,水温较高,具高波能,陆架上软体动物十分发育,内陆架为现代碳酸盐沉积,沿岸形成一系列平行岸线的贝壳浅滩和脊状障形堆积体,分割出一系列干盐湖、泻湖和沼泽泥坪。外陆架为来自下伏灰岩的残余鲕粒、球粒和内碎屑组成的残余沉积。水深90m至陆架坡折处有现代浮游有孔虫等现代沉积。 西欧北海内陆架陆源碎屑主要分布在英国南部和法国北部岸外的内陆架区,主要为石英砂和少量泥质,含有一定数量的贝壳介屑,往北部外陆架和陆架边缘出现有孔虫砂和残余鲕粒滩沉积,软体动物被深水种代替。 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陆架 中国南海北部陆架区内陆架为粉砂、粉细砂和泥质沉积物,外陆架和陆架边缘有碳酸盐鲕粒滩和内碎屑的残留沉积物。 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陆架 五、现代珊瑚礁 定义: 珊瑚一般为群体生活,固着在海底基岩上。珊瑚在生长过程中,其硬体-骨骼部分不断增加。在海底,以珊瑚骨骼为主骨架,辅以其他造礁及喜礁生物的骨骼和壳体所构成的一个能抵御风浪侵袭的生物堆积体,称为珊瑚礁。 珊瑚礁的定义、基本特征和类型 在南太平洋,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喀里多尼亚岛及南纬30度线间,有一个五彩缤纷的海,叫珊瑚海。这里是世界最大的堡礁,座落着世界最大的三个珊瑚礁群,这就是大堡礁、塔古拉堡礁和新喀里多尼亚堡礁。 大堡礁最大,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离岸最近处只有16公里,最远处达240多公里。大堡礁长达2000多公里,东西最宽处达150公里,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它大部分礁石隐没在水下,露出海面的成为珊瑚岛。500多个珊瑚岛,星罗棋布散落在900多平方公里的海面上。 Great Barrier Reef Great Barrier Reef Nansha reef Nansha reef Nansha reef 礁体的组成: 1、礁体生长带(礁核):是造礁珊瑚和喜礁生物大量生长、发育的地带,整个礁体以它为核心,形成一个能抵抗风浪侵袭的生物堆积体,一般位于潮下带。 2、礁前带:位于礁体生长带的前沿,面向开阔外海,地形较陡峻,海水动能大,常为粗粒生物碎屑堆积区,物质来源于礁体生长带。这些沉积物呈现层状、席状、透镜状和槽沟状碎屑流堆积,向深海延伸可达数百米至数公里。 3、礁后带:又称礁坪,位于礁体生长带的后侧或内侧,一般位于潮间带,部分位于潮上带。地形平坦,海水能量低,沉积物主要为珊瑚及其他生物砂、泥,鲕粒和藻叠层石等,常以礁坪、障壁砂坝、砂丘和灰砂岛等形式出现。向陆侧的某些局部低洼地内常形成泻湖或礁湖。 珊瑚礁的基本特征 珊瑚礁 泻湖 礁滩 礁滩 礁后带 靠陆 向洋 礁体的生长速度 以单个珊瑚体生长速度来说,枝状珊瑚生长速度最快,鹿角珊瑚为10cm/a,块状滨珊瑚为5cm/a,但作为群体生长的礁体来说,生长速度要慢得多,风浪的侵蚀、各种溶解和腐蚀作用都会对珊瑚礁体进行破坏。一般认为整个礁体平均生长速度为2.5 cm/a。 珊瑚礁的分布 现代珊瑚礁分布在南北纬30°之间的热带浅海区。目前世界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南诸群岛和印度洋区,其次为大西洋加勒比海区等。其中太平洋和印度洋在生物组成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与大西洋区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主要在于海域热带面积及受大陆的影响不同。 珊瑚礁的类型 根据礁体与岸线之间的关系,珊瑚礁可分为岸礁、堤礁(堡礁)和环礁。 岸礁:珊瑚礁沿大陆或岛屿的崖边生长、发育。局部崖区,礁与岸之间有一小而狭窄的水道,则称为离岸礁,但仍属岸礁。 堤礁:礁体呈长条状,平行海岸发育,但离海岸有一定距离,有如长堤或城堡环抱海岸,使之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