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阿关系的研究(1912-1949).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自古以 来,两大民族间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根据中国史籍记载,这一关系最早可以追 溯到公元前1世纪。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外交体系被打破,代之以屈从于列强 的半殖民地的外交关系。此后的大清帝国已经基本丧失了独立对外交往的能力。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王统治。1912年1月1日,中华 民国(1912-1949,简称:民国)正式成立。民国时期的中阿关系,由于众所周 知的原因,大陆学者研究甚少,成果仅散见于个别著作中某些章节。 我们认为,民国时期是中阿关系发展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正是在这 一时期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正式外交关 系。而作为中阿关系史的研究,这一时期中阿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 教育层面的交往,是该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历史不应留下断层。 本论文拟从“中阿关系历史回顾”、“民国时期中阿政治局势”、“国民政府与 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和“民国时期中阿关系特点4个方面,阐述民国时期中 阿关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及其在整个中阿关系史中的作用。研究对象,首先 是中国与埃及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埃及在现代中阿关系中占有十分重要和独特 的地位。她不仅是人们知道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建立外交关系的阿拉伯 和非洲国家,也是与中华民国第一个建立外交关系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1935 年中国经埃及同意后,于次年在开罗设立领事馆,1942年双方将外交关系升格 至公使级,领事馆改设于亚历山大,1948年9月双方决定将公使馆升为大使馆。 其次是中国与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外交政治关系。至于民国时期中国与叙 利亚和黎巴嫩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以及个别资料中提及的中国与阿尔及利亚之 间的“外交关系,由于未见相关详细资料,则只能留待今后再行研究。 综观民国时期的中阿关系,双方境遇相似,都处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地位。 因此双方间的相互理解、同情和支持一直是这一关系的主旋律。二战结束后,中 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开始注意发展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中阿之间的外交活动 符合历史趋势,也符合双方人民的愿望,总体说来是积极的,为中阿关系的发展 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中华民国的总体外交政策是以美欧等大国为主线的,因此, 民国时期中阿关系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本论文的写作,由于相关著述和资料非常之少,加之作者本人水平有限,其 广度与深度均受到很大限制。其中不妥乃至错误之处恐在所难免,敬请专家指J下。 关键词: 中阿关系,中外关系,民国时期 绪论 一、选题目的及预期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拥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世界历史发展长 河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 及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密切的交流。中国影响了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 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国自身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历 史发展表明,中外关系史是一门重要科学,对于深入了解分析世界历史和中国历 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阿拉伯世界地处西亚、北非,包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沙特阿 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伊拉克、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 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苏丹、索马里、吉布 提。阿拉伯世界既是世界文明古国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所在地,也是伊斯兰教、 基督教和犹太教的诞生地。阿拉伯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人民 勤劳勇敢,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自古以来,中阿两大民族就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往来。中阿之间的最早交往可 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前汉书·张骞传》载,张骞通西域后不久,汉朝多派 .使节到安息奄蔡、嫠秆、条支、身毒等国访问。派遣的使节有时每年多达十余批, 人数少则百余人,多则数百人。他们既是使节,也是商队。安息为古波斯人建立 之王朝。古波斯人称阿拉伯为条支,中国把阿拉伯叫做条支乃沿袭古波斯人的称 法。《前汉书·张骞传》谈到的前汉遣使条支,是迄今为止中国使者到阿拉伯的 最早记载。 中阿关系的发展历程总体来说比较顺利,近代虽然曾一度遭到殖民主义的破 坏,但大多情况下中阿保持着友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员往来。中国支持阿 拉伯人民的独立斗争,阿拉伯世界也多次在国际场合支持中国,赞赏中国立场, 高度评价中国的外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ian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从事教育还有多年,在这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