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施工后质量控制方法介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文献综述 1. 工民建混凝土施工后质量控制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房屋建筑物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这不仅严重的威胁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还造成大量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以及增加了世界环境负荷,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世界各国在发展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对混凝土强度的质量监控和检测力度。 结构混凝土检测技术是 20 世纪 30 年代发展起来的用于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方法也越来越多,根据其原理可分为半破损法、非破损法、综合法。目前常用的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主要有:回弹法、超声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取芯法、拔出法等[1]。 本文将结合实际工程实例对其中较为常用的几种方法做一个综合的比较性介绍。 2. 混凝土强度非破损检测技术 建筑结构无破损检测就是在不影响其使用性能前提下,利用声、光、电磁、热及射线法等物理方法,测定与结构质量有关的某些物理量,利用测得的这些物理量与结构强度,尺寸及完整性等的相关性达到检测的目的。 2.1 混凝土强度非破损检测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非破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现有建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及灾害后继续使用的可靠性评价 在自然灾害中主要考虑地震、风灾、火灾等。我国是多地震国家,房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引起了各界的普遍重视,是现有建筑质量检测与诊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对山东济宁某商业大厦火灾后剩余结构进行可靠性鉴定,认为可以采取加固补强措施,节省资金2500万元以上。 ② 建筑老化和耐久性诊断 使用多年的混凝土结构,如需加固改造或荷载发生了变化,而需要了解结构部位混凝土强度时,就可以运用非破损检测技术。如著名的协和医院,地处北京繁华地段,1920年建成已使用了70余年之后,房屋出现裂缝,经详细检测和加强薄弱部位,做出了尚可继续使用,而且还可以在顶层加层的诊断结论,扩大了使用面积,使这座著名的老建筑可继续发挥作用,经济效益显著。 ③ 在建筑地基基础变形中的应用 我国幅员辽阔,土质情况异常复杂,西北大部分范围为湿陷性黄土,南方很多省份有膨胀土,北方有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冻土,沿海地区多为深原软土等,每年因设计与施工原因使地基处理不当,时常造成地基基础变形过大而使房屋出现倾斜、沉降、裂缝现象。如几年前广东茂名地区许多房屋裂缝,找不出原因,后经系统的检测和地质勘察分析,做出了该地区为膨胀土的结论,找出了裂缝的主导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了房屋裂缝的根治措施。 ④ 对建筑物和构筑物施工质量评估 一些重要工程必须对施工中的质量做出及时的科学的评估才能决定能否继续施工或进行处理后再施工的结论。如深圳55层国际贸易大厦,主体结构采用滑模施工,5~7层发生墙体拉裂问题,数百名工人停工,经全面的无损检测,查清墙体开裂的影响程度、范围,进行局部处理,从而保证了工程质量与进度。 ⑤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仲裁 通过检测确定了质量事故性质、程度、影响、主导原因与责任。如陕西延长油矿综合楼工程倒塌事故,当场死亡11人,伤20人,属于一次特大恶性事故。该工程为砖混内框架结构,经现场踏勘、收样试验、设备资料及施工质量数据分析,听取工程设计、施工单位代表介绍说明,最后经专家组论证找出了该工程事故的技术主导原因,给出了对设计、施工责任分析意见[5]。 2.2 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 在国外,混凝土无损检测的研究和应用己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人们就己开始探索和研究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方法,并获得迅速的发展。1935年格里姆(G.Grimet)、艾德(J.M.Ide) [17]把共振法用于测量混凝土的弹性模量。1948年施密特(E.Schmid)研制成功回弹仪。1949年加拿大的莱斯利(Leslie)和奇斯曼(Cheesman)、英国的琼斯(R.Johns)等运用超声脉冲进行混凝土检测获得成功。60年代费格瓦洛提出超声回弹综合法。随后,许多国家也相继开展着方面的研究工作,制定了有关的技术标准。 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在50年代开始引进瑞士、英国、波兰等过的回弹仪和超声仪,并结合工程应用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50年代末,天津港湾工程研究所(原交通部一航局科研所)开始对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建立芯样强度与标准立方体试件强度之间的统计关系,并认为这样才能作出结构中混凝土强度最后的合格评估。20世纪60年代初既开始批量生产回弹仪,并研制成功了多种型号的超声检测仪,检测方法也取得了许多进展。70年代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蹭组织多次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各省市都开展了这一领域的就,大大推进了混凝土非破损测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于80年代制定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技术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3-85)和第一个规程建设标准《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