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界通史》课程教案讲解.doc
第一讲 导 言
一、世界古代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世界历史教学和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从世界全局出发,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历史,揭示人类历史的演变及其演变规律。
在世界历史的分期上,史学界还没有一致的意见。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对世界史的分期,一般以“上古”对应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阶段,“中古”对应于封建社会阶段。世界古代史包括上古史和中古史两部分,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初的三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古代史当然是世界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学分工,不列入世界历史的叙述范围。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所谓纵向发展,是指人类历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所谓横向发展,是指人类由各地区之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交往日益密切,最终发展成为整体世界史的历程。这一普遍的、规律性的历史发展方向,在古代世界就已显示出来。
世界古代史的范围,就时间而论,始于人类的产生,大约300万年前,终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640年。中间以公元前4000年代末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代埃及的产生,作为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界限;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界限。
这个时间界限只是大体上的标志,很难把世界各个地区原始社会的解体、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产生和衰亡的过程都囊括进去。因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条件不同,致使它们社会发展的进程也不同;同时,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在任何地区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难截然分开。就拿奴隶社会的解体来说吧,中国在公元前5世纪,西欧在公元后5世纪,而东欧却在公元后9世纪,甚至在这个时期,还有的民族仍然处于原始社会。
世界古代史的范围,就地域而论,原始社会史运用世界各地的典型资料综合说明原始社会的发展规律;奴隶社会史主要叙述古代文明中心地区的历史,包括古代埃及、西亚、印度、希腊罗马;封建社会史则全面叙述世界范围的封建社会产生、发展、衰亡的基本过程。
二、世界古代史的内容
大约300万年前,地球上有了人类,从此开始了原始社会的历史。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只有依靠集体力量才能生存于自然环境之中,因此,人们过着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财产公有,人人平等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没有国家。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有制是不同的。第一,原始社会公有制是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产物,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力水平发展较高的产物;第二,原始社会公有制是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群中实行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则不然;第三,原始社会公有制的范围越来越小,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越来越大。我们要认识到原始共产主义生活,实际上是有了成果共同分享,没有成果共同挨饿的生活,并非像某些浪漫主义者所描写的那么美妙。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存的需要,原始人类进行着缓慢的横向扩散。从已知的考古发现来看,人类从最初的东非和南非一带,逐渐扩大到亚欧大陆的广大地区。此后,一部分人又从西伯利亚东端进入美洲;而另一部分人由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进入大洋洲。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原始农耕和畜牧,从而由食物的采集者成长为食物的生产者。西亚、东亚、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等地,先后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随着这些农业中心向各自周围地带的蔓延,在亚欧大陆上逐渐形成了一个横贯东西的偏南的长弧形的农耕世界。在这个农耕世界之北,东起西伯利亚,中经中国东北、蒙古、中亚、高加索,西至欧洲中部,也逐渐形成了亚欧大陆偏北的游牧世界。
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个体劳动逐渐取代集体劳动,劳动成果开始为个人占有,进而发展到生产资料也为个人占有。于是,在农耕地区,私有制和阶级随之产生,最终导致氏族公社制度瓦解和国家的产生。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代后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首先兴起了很多以城镇为中心的小国。其后,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爱琴海地区也先后诞生了国家。而在游牧地带,由于生产增长率较低,社会分化相对迟缓,长期停留在淳朴而落后的原始部落状态。
国家的产生突破了原始氏族部落极端狭小的孤立状态,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由此加快了步伐。古代文明中心最初形成的林立小国,随着地区经济和政治的发展,逐渐演变为大国统一和大国之间彼此对峙的局面,它们内部和相互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经常的交往一般都是通过和平的途径,暴力方式也时有发生。在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之间,也进行着和平的和暴力的交往。但是,在15世纪以前,或者说在新航路开辟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和海陆交通的不便,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远远赶不上资本主义时代的步伐。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且完全占有奴隶。作为生产者和劳动者的奴隶,在法律地位上不被认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