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 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芳烃化合物分布特征
原油和烃源岩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是沉积有机质在晚期成岩阶段芳构化作用的产物,烃源岩中主要分布有萘、菲、蒽、惹烯、荧蒽、芘、、苝、芴、联苯、二苯并呋喃、甲基芴、二苯并噻吩、苯并芘、苯并蒽、苯并芴等多环芳烃化合物及其同系物(表3-2-1)。通常菲是各类烃源岩中芳烃的优势成分,其次为萘、、三芴化合物等。烃源岩中各类多环芳烃化合物的相对丰度是由烃源岩中有机质类型、沉积环境及演化程度决定的。据王铁冠等(1995),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中含有丰富的含硫芳烃(主要为硫芴和苯并萘并噻吩),而萘和的丰度较低,芴、氧芴和联苯系列的丰度很低。而煤系等内陆沼泽环境中形成的烃源岩中,芘、、芴和氧芴系列丰度较高,而联苯和苯并萘并噻吩系列的丰度较低。不同类型内陆湖泊相沉积的非煤系泥岩,由于原始有机母质和沉积环境的差异,多环芳烃组成也存在差异,如盐湖相烃源岩富含含硫芳烃,淡水-微咸水湖相烃源岩,多环芳烃以菲为主,含硫芳烃的丰度一般高于煤系,而低于盐湖相泥岩。有些多环芳烃具有生源意义,如芴的分子骨架可能与植物的生长激素赤霉素有生源关系,苝可能来源于典型的陆源有机质,或由海相微生物的衍生物形成。
芳香甾烷分布特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三芳甾烷的分布可指示不同的物源输入或沉积环境,也可用于分析有机质的沉积环境,在油气勘探中主要用于成熟度研究和油源对比。淡水环境形成的有机质中C28三芳甾烷占有一定的优势,而在咸水、半咸水环境中形成的有机质中C26三芳甾烷的丰度较高。煤样品中C28-三芳甾烷占绝对优势,一般无C26-三芳甾烷,即使存在,其丰度也很低。淡水、微咸水湖相样品中C28-三芳甾烷仍为优势成分,但C26-三芳甾烷的丰度明显增加。半咸水、咸水湖相样品中C26-三芳甾烷的丰度进一步增大,接近于C28-三芳甾烷。可见,C26-三芳甾烷的丰度随着沉积环境的咸化程度增大而增加,C28-三芳甾烷则相反。C2-三芳甾烷(20S)/C28-三芳甾烷(20S)值可反映出沉积环境的差别。济阳坳陷样品分析表明,该比值在半咸水、咸水湖相烃源岩中为0.57~0.94,在淡水、微咸水样品中为0.20~0.45,而煤样品中仅为0~0.25。三芳甾烷的分布特征和C2-三芳甾烷(20S)/C28-三芳甾烷(20S)比值是物源输入或沉积环境的有效标志(王培荣等,1997)。
脱羟基维生素E的分布与沉积环境有关,据王铁冠(1990),强还原、高盐度的水介质环境可能是这类化合物形成的必要条件,其来源可能与高等植物来源的有机质关系不大,而某些适宜于在高盐度介质中繁衍的低等生物可能是其主要来源。
32%和21%,氧芴分别为47%和44%,硫芴分别为21%和35%,氧芴的丰度占优势(图3-2-2)。Rc分别为0.70和0.71,MPI1分别为0.48和0.52(表3-2-2),处于成熟阶段。
表3-2-1 烃源岩中检测到的多环芳烃
序号 化合物名称 序号 化合物名称 序号 化合物名称 1 萘 27 1-甲基菲 52 2-甲基 2 2-甲基萘 28 乙基菲 53 4-甲基 3 1-甲基萘 29 9+2-乙基菲 54 6-甲基 4 2-乙基萘 30 1-乙基菲 55 苯并荧蒽 5 1-乙基 31 3,5+2,6-二甲基菲 56 苯并[E]芘 6 2,6+2,7-二甲基萘 32 2,7-二甲基菲 57 苯并[A]芘 7 1,3+1,7--二甲基萘 33 1,3+3,9+2,10+3,10-二甲基菲 58 苝 8 1,6-二甲基萘 34 1,6+1,9+2,5-二甲基菲 59 芴 9 1,4+2,3--二甲基萘 35 1,7-二甲基菲 60 2-甲基芴 10 1,5-二甲基萘 36 2,3-二甲基菲 61 1-甲基芴 11 1,2-二甲基萘 37 1,9-二甲基菲 62 甲基芴 12 1,3,7-三甲基萘 38 1,8-二甲基菲 63 联苯 13 1,3,6-三甲基萘 39 1,2-二甲基菲 64 2-甲基联苯 14 1,3,5+1,4,6--三甲基萘 40 惹烯 65 4+3-甲基联苯 15 2,3,6-三甲基萘 41 荧蒽 66 二苯并呋喃 16 1,2,7+1,6,7--三甲基萘 42 芘 67 二甲基联苯 17 2,3,5-三甲基萘 43 甲基荧蒽 68 二甲基联苯 18 1,2,4-三甲基萘 44 苯并[B]芴 69 二甲基联苯 19 1,2,5-三甲基萘 45 苯并[A]芴 70 甲基二苯并呋喃 20 1,4,5-三甲基萘 46 2-甲基芘 71 甲基二苯并呋喃 21 菲 47 4-甲基芘 72 甲基二苯并呋喃 22 蒽 48 1-甲基芘 73 二苯并噻吩 23 3-甲基菲 49 苯并[A]蒽 74 4-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