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案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我们应时时处处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引导—我就听过一些好心没好报、好心办错事的事例, 1、《一位妈妈的委屈》(“为了孩子专心读书,我什么家务活都没让他沾,连他喝的水都是我倒好了端给他的,外出时,为了节省时间,哪怕一本练习册、一支笔、一包纸巾都是我替他买的。他不仅不感谢,还怨我管得太多……”) 2、《给仙人掌喝牛奶》(一个小女孩为了使心爱的仙人掌“快快长高长大”,每天把自己的牛奶剩下一半给仙人掌喝,可是,过了半个多月,仙人掌却变黄、发烂了……) 设疑—好心没好报,为什么? 换个角度,也许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多一个角度,就多一种理解。 换个角度再来看自己的“好心”,也许会发现对别人来说,那并不是好心,那么,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对方“不领情”了。 看来,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 换位思考的含义: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练习题 1.有人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因此,我们( ) ①要宽容别人的一切错误 ②要学会理解别人 ③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④不要参与社会竞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曾丢失许多东西,友人安慰他不必在意。他回信友人,大报平安和快慰:“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每个人的心态都是自己选择的 ②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③身体健康有助于保持乐观心态 ④宽容别人有助于保持乐观心态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有人说:宽容等于纵容。 请加以辨析。 * 知识回顾: 为什么要宽容他人? 如何做到宽容? 第二框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 3、换位思考的实质 观看课本105页相关链接回答问题 这个事例中包含了什么道理?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这要求我们在交往中注意什么? 请 问: 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   那个盲人认真地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当然不是为自己照亮道路,而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让他们能看见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盲人提灯的故事 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换位思考的实质: 生活大课堂 小组讨论: (1)“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 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2)一般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 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 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 吸引小孩子呢? (3)这两种现象蕴涵了什么道理? (3)这两种现象蕴涵了这样的道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点评: (1)“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2)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 D *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