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航 道 整 治》 影响浅滩演变的主要因素:来水、来沙、河床形态  1.水力、泥沙和河床形态沿程变化分析 图1-21 水流、泥沙和形态因素沿程分布 1-水面宽度沿程分布;2-水面比降沿程分布;3-流速沿程分布; 4-含沙量沿程分布;5-底沙粒径沿程分布;6-挟沙力沿程分布 三、浅滩演变的综合分析 2.水力、泥沙和河床形态沿平面变化的分析  图1-22 水流、泥沙和形态因素平面分布  三、浅滩演变的综合分析 3.水力、泥沙和河床形态过程变化  图1-23 浅滩脊断面水流、泥沙和形态因素过程线  1-水面比降过程线;2-水面宽度过程线;3-水位过程线;4-含沙量过程线; 5-挟沙力沿程分布;6-滩脊高程过程线;7-底沙粒径沿程分布;  三、浅滩演变的综合分析 三、浅滩演变的基本规律  3.浅滩演变的多年周期性     以多年水文周期性变化为依据 。 浅滩年际周期性的表现型式: (1)边滩反复消长,深泓线上下摆动 (2)岸线不断变化 ,过渡段时而延长时而缩短 (3)汊道兴衰交替,通航汊道易位 1、浅滩上的比降和流速  图2-17 浅滩上的水面变化  (1)滩头比降  四、浅滩上的水流和泥沙运动特点  概化情况:洛西耶夫斯基试验  长江东流水道1963年水位-比降关系图  1、浅滩上的比降和流速  四、浅滩上的水流和泥沙运动特点  (1)比降  天然情况:浅滩形态复杂  水面沿程变化图  (2)流速   水位-流速关系图  * 确定临界冲淤水位  1、浅滩上的比降和流速  四、浅滩上的水流和泥沙运动特点  不同水位纵向流速沿程变化图  四、浅滩上的水流和泥沙运动特点  (2)流速    1、浅滩上的比降和流速  从纵剖面看:深槽到浅滩河底逐渐升高,水流流线呈收敛状态. 从平面看:深槽到浅滩水面逐渐放宽,水流流线呈扩散状态。	 深槽到浅滩水流流速分布沿程要发生变化,变化程度随水位而变。 图2-21 浅滩段流速分布的沿程变化  四、浅滩上的水流和泥沙运动特点  (2)流速:  浅滩段流速分布的沿程变化   (1)上、下深槽具有一个单向环流,过渡段环流复杂 。 (2) 过渡段长短对环流有着较大影响。 	过长:环流减弱或消失 	过短:急剧转变 	适宜:平缓过渡 	环流随Q、Z而改变 a)上深槽断面                b)浅滩断面                 c)下深槽断面 2、浅滩上的环流  四、浅滩上的水流和泥沙运动特点   3、泥沙运动  (1)多数冲积性浅滩,推移质主要以沙波形式运动。       浅滩可以看做一巨形沙波,在水面通常还有次级沙波。次级沙波沿大沙波向下游移动,推移至浅滩脊,浅滩就淤高。 四、浅滩上的水流和泥沙运动特点  (2)一般情况下,浅滩洪淤枯冲。 (3)浅滩汛期和来沙量大的年份可能有悬移质泥沙淤积,退水一般 冲刷。 	 第二章  碍航滩险及其特性  第二节 山区河段滩险的特性 2.河谷地形特征:        峡谷段和宽谷段相间,水深分布不均匀,沿程变化大。         岸线不规则,河面突宽突窄,常有石盘、石梁或群礁林立,形成卡口、汊浩、窄槽;多急弯河道。 石质河床:河床变形主要是水流长期的下切或侧蚀,较稳定。 卵石河床:河床质由卵石和砂砾组成的较厚覆盖层 沙质河床:常出现在支流河口段 一、自然特征  1.河床地质特征 一、山区河流的主要特征 第五节  山区河流滩险整治   3.水文特征      (1)水位、流量特征:水位暴涨暴落、流量变幅大。      (2)比降特征:纵坡、水面比降陡,且沿程不均匀,平均比降:0.3%~1.3%。     (3)流速特征:滩上流速一般大于2m/s~3m/s。     (4)泥沙特征:悬沙常不饱和、可视为冲泄质,卵石推移质普遍存在。 一、自然特征   4.碍航流态    (1)回流(又叫西流水,罗盘水,例流水)。       回流与主流的交界带,流速很小,机动船可利用此缓流上行。 一、自然特征         中心有明显凹限,每个漩水有逐渐形成加剧、消失的过程,平面位置产生移动。       危害:航船卷入漩水,偏离航行,失去控制酿成海事及甚至沉船。 (2)漩水(漩涡、竖轴下漩水)  4.碍航流态 (3)泡水(鼓喷水)      产生原因: a)漩水伴生泡水; b)河底起伏 危      害:使航船偏离航向或倾覆。大型船舷一般希望泡水高度小于0.4~0.55m。驾驶中必须迎泡、压泡,不宜随泡漂移。  4.碍航流态 (4)横流(斜流)           与航线交角较大的水流均可视为横流。  4.碍航流态 (6)扫弯水:主流指向并紧贴凹岸而形成的流态,与航向始终保持很大的交角属横流。 (5)滑梁水         航道附近水下纵向石梁上的横溢流水(属横流)。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