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大楼的结构体系、关键技术与性能化设计2014.11.01xxx要点详解.ppt

新洲大楼的结构体系、关键技术与性能化设计2014.11.01xxx要点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键技术 critical technology 3.3 单跨悬挂钢框架的屈曲分析 屈曲分析荷载:1.2DL + 1.4DL 第一屈曲模态:Fcrit=29.50 (横架上弦的屈曲) 第二屈曲模态:Fcrit=45.20 (框架的横向失稳模态) 第三屈曲模态:Fcrit=83.94. (框架柱的横向失稳模态) 第四屈曲模态:Fcrit=89.19 (框架柱的横向失稳模态)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所有的整体屈曲模态的屈曲因子均大于15,结构的非线性效应非常不明显。 关键技术 critical technology 3.4 各类复杂节点的设计 3.4.1 双肢柱和大底盘连接 3.4.2 纵向桁架和核心筒的连接 关键技术 critical technology 3.4.3 吊柱和楼层梁的连接 吊柱与屋盖桁架刚接节点 吊柱与楼层梁铰接节点 3.4.4 节点的有限元分析 关键技术 critical technology 3.5 施工分析 1、考核施工过程的分步加载对结构内力的影响。 2、通过施工分析得出对结构成型状态的影响,根据完工后的建筑外观对结构进行预变形处理。 3、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 施工全过程分析的作用: 漕河泾新洲大楼的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化设计与设计关键 邱 鹏 汪锋 楼瑜杰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内容提要: 1、新洲大楼的结构选型与体系介绍 2、新洲大楼的抗震性能化设计 3、新洲大楼的设计关键技术 结构体系structural system 一、新洲大楼的结构选型与体系介绍 1、新洲大楼的建筑特点 2、新洲大楼的结构构成 结构体系structural system 建筑方案的特点: 1、平面功能上——无柱空间的设计 2、空间上——通过建筑整体抬高的效果概念,实现底层与周围道路、公园之间的开放空间。 3、造型上——修长而通透的建筑玻璃体架在了厚重的混凝土结构基座,形成虚实对比。 4、视觉上——大跨度及大悬挑的设计,形成了城市雕塑的质感与设计理念上大门的效果。 新洲大楼位于上海漕河泾高科技园区,东临漕河泾公园。为地上六层(机房及设备间为七层)、地下一层的建筑,地上建筑平面近似长方形,南北长约170m、东西宽约28.32m,标准层层高4.5m,总高度约为36m,主要柱网为8.4m×8.4m。地下室南北长220米、东西宽度由52m逐渐缩小为30m,层高5.5m。 漕河泾新洲大楼项目主要设计概念是两个厚实的结构基座支撑了上部轻巧的功能体块,体现了建筑整体抬高的效果, 建筑的平面轮廓也反映了基地及周边的退界关系, 设计概念上也力图建立起城市主要交通干线与宁静的漕河泾公园之间一定的视觉联系。 1.1 新洲大楼的建筑特点 结构体系structural system 结构的尺度关系 整个结构体系总长为168米,宽为33.1米,高为35米。结构轴网8.4米。核心筒长度25.2米,宽6.6米~14.2米。 结构体系structural system 建筑设计元素对结构体系的要求: 1、将整个建筑提升起来 结构处理:将上部结构建造在大底盘混凝土结构上,大底盘混凝土结构两侧的核心筒作为主要的支承体系。 2、F3层无柱空间 结构处理:上部结构采用单跨悬挂钢框架,利用屋面高度创造屋顶转换桁架,荷载通过屋顶桁架再转递到大底盘上。 使用功能的要求和建筑的语言决定了结构的形式,而结构的形式也恰恰的表现了功能的要求和建筑的语言。 结构体系structural system 新洲大楼的结构构成从下至上可以分为如下四个结构部分(如图所示):基础与地下室、1~2层大底盘转换结构层、3~6层钢框架剪力墙及楼层梁板、屋顶钢桁架层。 1.2 新洲大楼的结构构成 结构体系structural system 第一部分:地下室和基础 本工程基础采用变厚度桩筏基础,筏板顶面标高-5.7m,主要分为南北基座区域(厚筏板)与纯地下室区域(薄筏板)两大类: 南北基座区域的桩筏基础承受两基座传来的上部主要荷载,我们将该部分筏板设计为1.6m厚的矩形平面,在厚筏板四周2m宽范围设置了1.1m厚的筏板过度带,以避免筏板厚度突变;桩基采用45m的PHC600管桩,持力层为5-3粉砂层,在桩基布置上采用菱形布置,使桩基尽量集中在基座外侧落地剪力墙冲切范围以内,并尽量使各基座范围的荷载中心与该区域的桩基中心重合。 纯地下室区域的部分筏板厚0.60m,柱下局部加厚为0.90m;桩基采用30m的PHC500管桩,持力层为52-2含粘性土的粉砂层,该部分桩以抗拔为主,主要布置在地下室的框架柱与外墙下。 结构体系structural system 第二部分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