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 临终关怀与死亡伦理 马 晶 第十五章 临终关怀与死亡伦理 生命的哲学 由是之:健康与疾病是以以上五种生命属性为基础的,医学、医学哲学、生命的哲学、生命伦理学应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什么?将获得答案。 生命的哲学 1 医学的哲学含义 医学(人与人的生命)认识论-观念与形式 医学(人与人的生命)本体论-始因与本质 医学(人与人的生命)价值论-意义与目的 医学(人与人的生命)方法论-操持与策略 生命的哲学 2 健康与疾病的存在意义 健康 生理与机体的;心理与精神的;道德与法律的;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基本劳动技能 疾病 为什么要有疾病?为什么要有死亡?为什么要有痛苦?谁有病?什么病?何时患病?病程长短?症状如何?如何折磨人?何时死?如何死? 生命的哲学 3 疾病知觉与评价: 1)阐明疾病意义的构成;2)对疾病引起经验的根本反思的承诺,对疾病经验的感知和经验的对象;3)揭示疾病现象的恒定性质、对此进行描述;4)疾病本质对现象的影响。 医患双方对疾病理解的差异; 共享疾病的意义;体验水平、暂存性、交流、聚焦注意力、挖掘智慧; 疾病作为一种特定意义的痛苦和作为特定种类的痛苦而被体验,患者对病情的体验受他所处的生活世界中的文化背景之影响;疾病代表着一种他人的存在; 一 生命的哲学 疾病使人与本来生存的躯体发生疏离,它不再生动,成为自己物质的、生理的客体或在工作中必须克服的对抗力量 疾病是一种不协调、不平衡、失去能力和不舒适的状态,这种状态体现了一种熟识世界的丧失与陌生化。 痛苦 生命通过痛苦有意义(痛苦是符号、可以知快乐、作为回报利益、可以使人得救);痛苦有理性与非理性的(肉身、精神与灵性的存在) 生命的哲学 4 死亡与“活” 死亡意义、价值与哲学 死是一种必然的 终末、结束 生命的哲学 死是时间的过程; 死亡是生命空间的关闭; 死是生的一个必备条件,是生的一种形式; 死亡使生命有意义;未完成的生命才美好; 死亡使医学有价值; 死亡唤醒了宗教,”向死存在是人的最本质的东西,对虚无之紧迫的忧虑是人类最本真的存在方式。”(勒维纳斯p.111) 生命的哲学 人的生命展示在生与死的行动过程中,这是历史哲学给与生活模式(艺术地描绘和物质的消费)构架和完成的机会,由此建立的社会、经济、文化秩序等必须接受实践伦理与道德哲学原理的制约;在认识这个世界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生命,并用特有的伦理语言解释生命的问题和人的现象,分析善恶,获得价值,评价行为的合法性; 生命的哲学 我们追求真理,学习各种方法,寻求意义,并追查什么是意义(哲学)以及提出为什么有意义这样的问题(宗教);最后我们回到“精神”的研究中来,借助精神科学或心理学、精神哲学或精神分析方法解决生命的哲学和伦理学问题。医学的人文性(生命伦理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则由此而发生。 第一节 临终关怀伦理 临终关怀的含义 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使患者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 第一节 临终关怀伦理 临终关怀的道德原则 人道主义原则 知情同意原则 尊重原则 关怀原则 临终关怀的解除 临终方式 临终患者应知道临终死亡的权利 临终关怀解除前的准备 第二节 死亡伦理 我国传统的死亡观 儒家的死亡观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天命论” 道家的死亡观 “出生入死”、“万物将自化” 佛教的死亡观 “因果报应”、“轮回转世” 第二节 死亡伦理 死亡与死亡的标准 死亡的本质 心肺死亡标准 脑死亡标准 死亡标准 1、心肺死亡(心肺骤停) 死亡大致分为两类:猝死(快便);慢死(临终期)。 2、脑死亡 脑死亡的哈佛标准 深入理解脑死亡的哈佛标准:①没有感受性和反应性;②没有自主运动和自主呼吸;③没有反射 ;④脑电波平直。 宣布脑死亡的附加条件是:①连续观察24小时,并反复观察、测试;②排除外体温过低和服用中枢神经抑制剂。 第三节 放弃治疗与安乐死 安乐死的含义 安乐死一词源自希腊文“euthanasia”,由 (good)及 (death)二字根组成,本意是指“无痛苦、幸福地死亡”。即“好死”或“善终”之谓。 安乐死 安乐死的历史 16世纪西方乌托邦的倡导者托马斯-莫尔认为,痛苦难忍、救治无方的病人应该允许利用药物无痛苦地自杀。 19世纪下半叶,英国人威廉姆郑重其事地提议,医生不仅可以使用麻醉剂缓解病人的疼痛,而且可以将此作为结束人的生命的手段。 英国在1936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