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纳斯发现汞的直流电阻在4.2K时突然消失,首次观察到超导电性。;第一节 超导现象及超导材料的基本性质; 如果将这种导线做成闭合电路,电流就可以永无休止地流动下去。确实也有人做了:将一个铅环冷却到7.25K以下,用磁铁在铅环中感应出几百安培的电流,从1954年3月16日直到1956年9月5日,铅环中的电流不停流动,数值也没有变化。;
超导体中有电流而没有电阻,说明超导体是等电位的,超导体内没有电场。
Onnes由于在超导方面的卓越贡献,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注:无论哪一种超导体,只有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数值时,才会发生超导现象。从正常电阻转变为零电阻的温度称为超导临界温度Tc。; 我国目前15%的电能损耗在输电线路上,达900多亿千瓦时。
将超导电缆放在绝缘、绝热的冷却管里,管里盛放冷却介质,如液氦(液氮沸点 -196度, 液氦是-269度)等,保证整条输电线路都在超导状态下运行。
这样的超导输电电缆比普通的地下电缆容量大25倍,可以传输几万安培的电流,电能消耗仅为所输送电能的万分之几。;我国第一组超导电缆并网运行 输电能力增数倍; 制造超导通信电缆。人们对通信电缆的主要要求是信号传递准确、迅速、容量大、重量轻,超导通信电缆正好能满足上述要求。
因为超导通信电缆的电阻接近于零,允许用较小截面的电缆进行话路更多的通信,因此节约材料,降低电缆自重。
超导通信电缆基本上没有信号的衰减,不论距离远近,接收方都能准确无误地收到发出方发出的信号,所以在线路上不必增设中间放大器,就能进行远距离通信。;;不论在进入超导态之前金属体内有没有磁感应线,当它进入超导态后,只要外磁场|B0|小于临界磁场Bc,超导体内磁感应强度总是等于零,即
B=B0+?0M=0
由此求得金属在超导电状态的磁化率为
?= ?0M/ B0 =-1
由此可见,超导体是一个“完全的逆磁体”。超导态是一个热力学平衡的状态,同怎样进入超导态的途径无关。;;(3)约瑟夫森效应(隧道效应)
电子能通过两块超导体之间薄绝缘层的量子隧道效应
两材料之间有一薄绝缘层(厚度约1nm)而形成低电阻连接时,会有电子对穿过绝缘层形成电流,而绝缘层两侧没有电压,即绝缘层也成了超导体。
当电流超过一定值后,绝缘层两侧出现电压U(也可加一电压U),同时,直流电流变成高频交流电,并向外辐射电磁波。这些特性构成了超导材料在科学技术领域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各类应用的依据。
;经典
量子;约瑟夫森结;(4)同位素效应
超导体的临界温度Tc与其同位素质量M有关。M越大,Tc越低,这称为同位素效应。例如,原子量为199.55的汞同位素,它的Tc是4.18K,而原子量为203.4的汞同位素,Tc为4.146K。 ;;;;临界电流和临界电流密度
通过超导材料的电流达到一定数值时也会使超导态破坏而转变为正常态,以Ic表示。
Ic一般随温度和外磁场的增加而减少。单位截面积所承载的Ic称为临界电流密度,以Ic表示。一般这个数值很大
超导材料的这些参量限定了应用材料的条件,因而寻找高参量的新型超导材料成了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以Tc为例,从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H.开默林-昂内斯发现超导电性(Hg,Tc=4.2K)起,1986年瑞士物理学家K.A.米勒和联邦德国物理学家J.G.贝德诺尔茨发现了氧化物陶瓷材料的超导电性,从而将Tc提高到35K。 一年后,新材料的Tc已提高到100K左右。;三个临界参数的关系;;当电子间有净的吸引作用时,费密面附近的两个电子将形成束缚的电子对的状态,它的能量比两个独立的电子的总能量低,这种电子对状态称为库柏对。
考虑到电子的自旋,最佳的配对方式是动量相反同时自旋相反的两个电子组成库柏对。;第二节 超导电性的理论基础和微观机制;在常温下,金属原子失去外层电子成为正离子规则排列在晶格的结点上作微小振动。自由电子无序地充满在正离子周围。在电压作用下,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就成为电流。自由电子在运动中受到的阻碍称为电阻。
当超导临界温度以下时,自由电子将不再完全无序地“单独行动”,由于晶格的振动,会形成“电子对”(即“库柏电子对”)。温度愈低,结成的电子对愈多,电子对的结合愈牢固,不同电子对之间相互的作用力愈弱。在电压的作用下,这种有秩序的电子对按一定方向畅通无阻地流动起来。;; 当温度升高后,电子对因受热运动的影响而遭到破坏,就失去了超导性。
以上就是由J Bardeen、L N Cooper、J R Schrieffer在1957年提出的著名的BCS理论,它表现了目前许多科学家对超导现象的理解,但这并不是最终答案,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又需要人们进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