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械密封的调研重点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机械密封的调研报告 2013年5月29日 胡振广 一、机封简介 (1)定义及简介 机封,全名 HYPERLINK /view/665611.htm \t _blank 机械密封,在行业内一般人习惯称为机封。它是一种用来解决旋转轴与机体之间密封的装置。由至少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在流体压力和补偿机构弹力(或磁力)的作用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常用于 HYPERLINK /view/24949.htm \t _blank 泵、 HYPERLINK /view/49203.htm \t _blank 压缩机、反应搅拌釜等旋转式流体机械,也用于齿轮箱、 HYPERLINK /view/9523.htm \t _blank 阀门、旋转接头、船舶尾轴等密封。因此,机械密封是一种通用的轴封装置。 机封的结构多种多样, 常用结构一般包含如下部件,??图:机封典型结构示意图 1.锁紧装置(锁紧螺钉)2.锁紧环 3.弹性元件(弹簧) 4.传动机构(传动套) 5.补偿环 6.摩擦副 7辅助密封(O形圈) 8.非补偿环 1.补偿环与非补偿环:补偿环是具有轴向补偿能力的密封环,它可以是旋转环(动环),也可以是非旋转环(静环);非补偿环是不具有轴向补偿能力的密封环,同样可以是旋转环(动环),也可以是非旋转环(静环) 2.摩擦副:在补偿环和非补偿环的顶端镶嵌有一对密封端面,起机封的主要密封作用。一般情况下补偿环用软质材料制造,端面较窄;非补偿环用硬质材料制造,端面较宽。 3.弹性元件与锁紧环:它们构成了加载、补偿和缓冲机构,以保证机械密封在安装后端面贴合;在磨损时及时补偿;在受振动、窜动起缓冲作用。弹性元件可以是弹簧、波纹管、波簧等。锁紧环用于弹性元件的轴向和径向定位,通常还兼备传递转矩或克服转矩的功能。 4.辅助密封圈;起辅助密封作用,分补偿环辅助密封和非补偿环辅助密封。它可以是O形圈、V形圈、楔形圈、矩形圈等,用来密封轴和机封、机封和壳体之间的密封。 5.传动机构:起传递转矩的作用。常用传动方式有传动套、拨叉、柱销、键或弹簧的并圈 (2)机械密封与软填料密封比较有如下优点:  1.密封可靠,  2.使用寿命长  3.摩擦功率消耗小  4.轴或轴套基本上不受摩损;  5.维修周期长端面磨损后可自动补偿,一般情况下,毋需经常性的维修;  6.抗振性好 对旋转轴的振动、偏摆以及轴对密封腔的偏斜不敏感;  7.适用范围广机械密封能用于低温、高温、真空、高压、不同转速,以及各种腐蚀性介质和含磨粒介质等的密封。  8.对现今许多工厂的“零泄漏”需要,盘根无法达到此要求; 二、机械密封的发展和现况 作为旋转设备中不可缺少的密封装置, 机械密封因其工作可靠、泄漏量小、使用寿命长、功率消耗少等特点, 在泵、压缩机、反应釜、搅拌器、转盘塔、离心机和过滤机等工艺设备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据统计, 为阻止动力输入轴与壳体间介质的泄漏, 国外90%左右的旋转设备采用了机械密封。 国际上机械密封的发展:机械密封最早是1885 年在英国以专利形式出现的, 1900 年开始应用,首次出现的简单的端面机械密封, 解决了机器制造业中转轴密封问题,在这一阶段, 机械密封发展的动力主要是机械加工和材料方面的技术进步。1971~ 1974 年由于宇航和核电方面的特殊要求,在结构上出现了多级密封,在材料上出现了碳化硅和优质的不同浸渍材料的碳石墨,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结构重组和密封新材料的出现。1980~ 1990 年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研制出了“零泄漏”机械密封,在流体动压密封原理的基础上, 开发出了热流体动力楔机械密封和上游泵送机械密封,这一阶段, 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密封原理的发展和控制理论的支持。 国内机械密封的发展:国内机械密封应用起步较晚,1965 年兰州炼油厂、沈阳水泵厂等单位首先试制泵用机械密封, 1966年天津机械密封件厂开始生产机械密封。1970 年机械工业部、石油部、化工部所属科研、生产、使用单位组成联合设计组, 参考了国外先进结构, 联合设计了“系列泵用机械密封”。1975 年, 机械工业部批准颁布了“泵用机械密封标准”。1980 年以后陆续引进英国CrqnePacking 有限公司、美国Sealol 公司的普通机械密封, 德国Burgman 公司热流体动力型机械密封, 日本Eagle 公司反应烧结碳化硅密封环, 通过攻关、消化引进技术, 使机械密封在品种、材料、技术参数等方面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993 年国家颁布了国标“ GB/T14211- 1993 机械密封试验方法”, 1999 年国家机械工业局修订了“ 机械密封技术条件” 和“ 机械密封分类方法” , 为机械密封产品接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