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犯罪(修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对于量刑适用方面的抗辩 3.对社会危害性的抗辩 就社会危害性而言,律师可以从该网络范围的破坏性大小、影响范围、恶性程度、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上来为被告人进行抗辩。 4.对犯罪主观恶性的抗辩 在辩护的过程当中,律师可以从被告人犯罪的起因与动机、行为的手段与目的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其主观恶性程度。对于主观恶性较轻的,可以请求法院酌情从轻处罚。 (一)“ 网络钓鱼” 1.“网络钓鱼”行为的常用手段: (1)发送电子邮件,以虚假信息引诱用户中圈套。 (2)建立假冒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站,骗取用户账号密码实施盗窃。 (3)利用木马和黑客技术等手段窃取用户信息后实施盗窃活动。 (4)利用虚假的电子商务进行诈骗。 (5)利用用户弱口令等漏洞破解、猜测用户账号和密码。 (一)“ 网络钓鱼” 2.“网络钓鱼”行为可能涉嫌罪名 一般认为,“网络钓鱼”行为可能涉及的罪名有诈骗罪和盗窃罪。例如,行为人利用虚假的网上购物web站点骗取对方支付货款的行为,可以构成诈骗罪;而行为人如果利用破解技术获取对方网上银行密码并窃取银行账户财物的行为,则构成盗窃罪。 (二)“人肉搜索” 1.“人肉搜索”行为的意思 “人肉搜索”最早出自于猫扑论坛,是一种人工参与的信息搜索机制。目前并无规范性文件对于“人肉搜索”做出定义。目前比较常见的对“人肉搜索”的定义为: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达到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效果。 (二)“人肉搜索” 2.“人肉搜索”行为可能涉嫌罪名 目前对于“人肉搜索”涉嫌的罪名,比较集中的观点认为,违法的“人肉搜索”严重侵犯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和安宁权,涉嫌侮辱、诽谤罪。 (三) “网络水军” 1.“网络水军”行为的意思 “网络水军”是网络营销衍生出的一种新职业,他们通常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靠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以获取报酬。实际上“网络水军”很早就悄悄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据百度百科对“网络水军”的解释,实际上每部热门电视剧、电影上映之时,制片方或其他负责宣传的机构会在网络上发帖招募水军,攻击或赞美这些作品。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一些演艺明星的负面或正面的新闻也有部分是出自“网络水军”之手。 (三) “网络水军” 2. “网络水军”行为可能涉嫌罪名 常见的“网络水军”存在侵犯公民的名誉权或企业商誉的风险,有可能涉嫌侮辱罪、诽谤罪或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 有一段时间网上流传的所谓“武汉大三女生求职时被割肾”、“女干部携巨款潜逃加拿大” ,“玉溪将发生8.6级大地震”、“黔西部分乡镇儿童被抢劫盗肾”、“海南支教女学生被灌醉轮奸”等信息,经查证也均属编造,有关部门正在追查编造谣言者的责任,并将依法予以惩处。 将会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1)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2)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3)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 民事责任 即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或侵犯了法人的商誉的,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刑事责任 即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如《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2011最新刑法全文)》第二百九一条【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浅谈网络犯罪 指犯罪分子利用其编程、加密、解密技术(黑客技术)和工具,或利用其居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互联网内容供应商(ICP)等特殊地位或其他方法,以计算机及网络为犯罪对象,故意实施的危害网络安全,侵害网络资源,危害他人或社会的,触犯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一)犯罪手段的智能性 (二)犯罪行为的隐蔽性 (三)犯罪现场的虚无性 (四)犯罪地域的广阔性 (五)犯罪结果的蔓延性 (一)从网络犯罪同传统犯罪是否兼容来看,可将网络犯罪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纯正的网络犯罪,即直接以计算机网络为侵害对象的犯罪,俗称黑客入侵或攻击行为;另一类是不纯正的网络犯罪,即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而实施的传统犯罪。 (二)根据网络犯罪所侵害的客体,又可将网络犯罪划分为网上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网上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网上侵犯财产犯罪、网上破坏经济秩序犯罪、网上侵犯人身权利犯罪、网上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犯罪。 (三)网络犯罪还可以分为以网络为犯罪工具的犯罪、以网络为犯罪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