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 要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兴建,红层地区软基路堤沉降控制、红层软岩填料利用、
基床结构型式等工程问题,已日益成为工程界人士重点关注的关键技术问题。红
层软基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差,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常产生很大的沉降量和
沉降差,不能满足路基的工后沉降要求,必须寻求安全、经济、合理的软基处理
方法,对红层软基进行有效的加固处理;对长距离经过红层地区的高速铁路而言,
符合铁路设计规范要求的h、B组优质填料缺乏,路堤本体及基床底层的填料不得
不考虑就地选用工程性质较差的红层软岩填料(C组),通过特殊的施工工艺进行
必要的加强、加固或改良,以满足高速铁路对路基填筑压实标准的要求;为弥补
红层路基基床底层采用红层软岩填料,基床结构的强度相对偏弱的状况,必须对
基床表层采取措施进行适当的加强。基于目前我国兴建高速铁路才刚刚起步,特
别是在红层地区修建高速铁路的工程经验尤其缺乏。采用红层软岩填料的软基路
堤的工后沉降能否满足(200km/h铁路设计规范》控制标准的要求,没有相应的数
据可依,有必要结合工程开展科学研究,以指导工程实践。
本论文结合我国新建的第一条200km/h客货共线铁路——遂渝铁路的建设,
通过现场勘察与土工试验资料的分析,针对红层软岩(土)的不良工程地质特性,
以系统控制路基的沉降为主要研究目标,在建立“红层软基路堤结构设计模式的
概念模型”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有限元数值分析、离心模型试验、动态模型
试验、现场试验与监测、行车试验与测试等方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深入系统地
研究了红层软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工程特性、红层软弱土的分类及判别
标准和方法、红层软基及路堤的沉降控制、红层软岩填料填筑路堤和水泥稳定级
配碎石基床表层的施工、软基路堤沉降监测与预测、基床的结构型式及其动态特
性等关键技术问题,较准确地预测了软基路堤的工后沉降量,验证了“红层软基
路堤结构设计模式”下路基的工后沉降能够满足(200km/h铁路设计暂规》控制标
货共线铁路积累了经验。
本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t
(1)针对遂渝铁路沿线红层软基较多、优质填料缺乏、合格的级配碎石难找、
工后沉降控制严格等特点,通过系统分析软基路堤结构及影响路堤沉降的软弱地
基、红层填料、基床结构、施工参数等因素,以系统控制路基沉降为主要目标,
首次建立了“红层软基路堤结构设计模式的概念模型”,并通过两个软基路堤试验
T
成都理工大学博士论文
段的深入研究,验证了红层地区软基路堤采用“加强地基+提高压实度的红层软岩
填料路堤及基床底层+防水封闭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床表层”结构设计模式的
可行性,软基路堤的工后沉降能够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有效地解决了红层软基路
堤的沉降控制、红层软岩填料的合理利用、基床的结构型式及其动态特性等关键
技术问题。
(2)通过大量土工试验,深入研究了红层软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
工程特性。初步揭示了红层软岩(土)的物质组成(以伊利石、蒙脱石等粘土
矿物为主)及其亲水性、红层松软土的低强度性和高压缩性、红层软岩的软化、
崩解、膨胀性及其作为路基填料在压实系数≥O.93条件下的可用性等:首次建
立了红层软弱土的分类及红层松软土的室内试验指标判别标准(天然含水量W
%,天然孔隙比e1.0,天然直剪强度C45—1.5由)和综合判别方法。为
合理选择粉喷桩、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合理利用红层软岩填料填筑路堤及基床底
层提供了科学依据。
(3)系统分析研究了红层软基的加固处理方法,确定了浅层软基处理以换填
置换法为主,深层软基处理以粉喷桩、碎石桩加土工格栅及砂砾石或碎石垫层的
复合地基为主的处理方式;采用理论计算、离心模型试验、有限元数值分析、现
场试验与监测等方法,确定了红层软基采用粉喷桩、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参数;
通过两个软基路堤试验段的实施及沉降的高精度系统观测,证明设计采用粉喷桩、
碎石桩加固软弱地基是合理的,有效地控制了软基路堤的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
采用反演分析法进行沉降监测数据分析,建立了反映红层软基路堤沉降的双曲线
经验公式,为红层地区软基路堤的沉降预测提供了借鉴。
(4)通过对红层软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得出了“采用应力
修正法计算的地基沉降与离心模型试验、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复合模量法、数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9年冬季南海北部生物标志物对表层浮游植物生物量群落结构的指示作用.pdf
- 2009年夏季北部湾浮游纤毛虫的丰度和生物量supsup.pdf
- 2010~2011年吕宋海峡西侧潜标观测的初步分析.pdf
- 2010年智利和2011年日本海啸在华南沿岸的实测海啸波形和特征.pdf
- apobec3g抑制病毒复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pdf
- aquariussac-d卫星盐度数据在中国南海的准确度评估.pdf
- aunpspnipam复合颗粒的制备及温敏性质.pdf
- egfr纳米抗体抑制雌激素依赖的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增殖及迁移.pdf
- enso循环过程中次表层海洋信号的传播和变化supsup.pdf
- envisatasar海浪谱资料的最优插值同化试验.pdf
- 2025年社区老年助餐配送服务中的社区资源优化配置与利用.docx
- 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市场前景分析白皮书.docx
- 2025年自动驾驶汽车激光雷达技术发展与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低空物流无人机行业投资分析与风险预警报告.docx
- 2025年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基家居材料市场的投资潜力研究报告.docx
- 在线医疗平台慢性病管理服务创新模式探索报告.docx
- 2025年农业碳汇项目市场潜力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docx
- 医疗大数据驱动下的2025年智慧医院信息化升级策略.docx
- 2025年医疗人工智能诊断技术准确率提升路径与挑战.docx
- 2025年职业技能认证跨境互认平台在职业培训领域的市场前景与挑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