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_李俊松_测绘院士重点讲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测绘院士   王之卓(1909-2002),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教育家,是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奠基人和当代中国测绘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他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了“全数字自动化测图”的构想;在国内率先论证了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关系,将“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成功改造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并发展成为全国重点学科。   陈永龄(1910-2004),大地测量专家、教育家,是我国大地测量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为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首次发现了从西伯利亚经过中国东部地区一直延伸到缅甸和马来西亚半岛的大地水准面上翘带;是把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中国铁路路线勘测的创始人;领导并参加制订了中国第一部《大地测量式》和测量规范细则,为建立中国现代测绘体系奠定了基础。   方俊(1904-1998),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是我国大地重力学和地球形状学的创始人。30年代初,他和曾世英编纂的《中华民国地形挂图》是中国第一幅较完整的地形图;撰写的《重力测量与地球形状学》是中国这方面的唯一专著,还撰写了《地图投影学》和《固体潮》等专著。   陈述彭(1920-2008),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应用专家,在20世纪50年代积极推动我国国家地图集的编制;60年代倡导航空像片系列制图与计算机辅助制图;1987―1992担任中巴资源卫星应用分系统总设计师。获国家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和多次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许厚泽,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在地球重力学、地球固体潮汐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他在中国开拓固体地球潮汐形变研究,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重力潮汐基准,发展顾及侧向不均匀性、椭圆、滞弹性、自转地球的潮汐理论,为在国际和中国建立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的交叉新领域——动力大地测量学做出重要贡献。   陈俊勇,大地测量学家,在几何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及地球重力场参数计算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就和贡献。他主持推算和提供我国首次民用地心坐标转换参数并在全国采用;推导的世界“1980年大地参考系”全套参数计算公式被国际组织IUGG于1980年通过并采用至今,这是中国人首次为全球测量基准提供数学基础。   李德仁,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于1982年提出了比传统“丹麦法”更加优越的粗差定位验后方差选权迭代法,被国际测量界称为“李德仁方法”;1985年提出用包括误差可发现性和可区分性在内的基于两个多维备选假设的扩展的可靠性理论来处理测量误差,科学地“解决了测量学上一个百年未解难题”。   刘先林,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长期从事航测仪器的研制,取得多项重大成果,为我国测绘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研究完成的“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的方法写入国家1:1万航测内业规范;研制的数字测量仪器有力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我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转变。   宁津生,大地测量学家,长期从事物理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对我国天文重力水准的理论、方法和精度研究的部分成果被作为我国重力测量实际作业的依据和标准;主持完成的180阶和360阶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建立了迄今为止我国阶次最高、精度最好的地球重力场模型。   魏子卿,大地测量专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的重大课题攻关,是我国卫星大地测量学科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他提出并担任建立全国规模的GPS大地网课题总设计师,创造性地研究出大规模GPS大地网严密平差方案,对我国GPS一级网观测原始数据进行了整体平差。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的地心坐标系统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在大地测量领域应用GPS定位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王任享,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在摄影测量的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工程组织实施,特别是在卫星摄影测量平差、粗差定位、数字摄影测量、微分纠正影像、卫星摄影测量以及三线阵CCD影像的利用等方面建树甚多,取得了重大成就。   高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家,在理论地图学、数字地图及地理信息工程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他曾主持和参加我国多种大型地图集和地图的论证、设计工作;将强调人—机结合的前沿技术引进并融合于地图学之中,为地图学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思路;在地图学学科建设的论证和实践中做了大量工作,培养了很多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为我国地图科学的发展和军事测绘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经南,大地测量学家,从事大地测量坐标系理论、卫星定位理论与应用以及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是我国该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他研究卫星测量基准的地心坐标系与地面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在国内外首次证明了国际已有三个坐标转换模型的等价性,结束了国际上一场历时十余年的关于模型优劣问题的争论。   王家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家,主要从事地图制图自动化与一体化的理论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