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222 * 220 * * * * * (二)内容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 1、原因 现实原因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一般一乡一社,有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从材料中,你可以看出人民公社体制在经营管理和分配制度存在哪些弊端? 历史原因 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分配:过于平均 1978年,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水库干涸,河水断流,农田龟裂,人畜缺水。为了抗旱救灾,安徽省政府鼓励农民生产自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在这种政策推动下,1979年春,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经营一年后,粮食不仅没有减产,反而获得空前大丰收。1979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1966~1970年产量的总和。油料产量超过合作化以来二十多年的总和。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归还了历年所欠的贷款。(教材P55“学思之窗”) 根据以上材料,想一想,小岗生产队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直接原因:在安徽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本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凤阳花鼓(汉族)流传于安徽的一种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封建阶级的压迫和连年的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的舞歌。表演时手拿花鼓小锣,配以简单的动作,边唱边舞。曲调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 凤阳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明朝) (30年前)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向全国;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 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 大包干”给这小小的村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1979年10月,小岗村包干到户见成效,粮食总产量6.6万公斤,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1980年,小岗村产粮6.95万公斤,1997年增至38万公斤。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由原来的22元猛增到1997年的1300元。实践证明,大包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目前,年均家庭收入在2500元以上,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今日凤阳县小岗村 2、措施 先是在安徽、四川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向全国推广,逐步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试行 推广 深化 变革生产关系:撤销 ,建立 ;撤销 ,建立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的东西:“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987年全国有1.8亿农户实行,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 思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人民公社制相比 在本质上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优越性? 小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即内容) (采取提纲式的方法记忆) 1、经营管理:由高度集中统一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2、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 3、基层组织: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村 4、经济管理:由统购派购制度到市场机制 5、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到多样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干一年后收入一万元 经营方式的改变 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