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六章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 第一节 多跨静定梁 第二节 静定平面刚架 第三节 静定平面桁架 第四节 静定三铰拱 第五节 组合结构 总结与讨论 习题 16.1 多跨静定梁 多跨静定梁是工程实际中比较常用的结构,它是由若干根单跨静定梁用铰连接而成的静定结构。这种结构常用于桥梁工程和房屋建筑的檩条中。如图16-1(a)所示为一多跨木檩条的构造。在檩条接头处采用斜搭接的形式,中间用一个螺栓系紧。这种接头不能抵抗弯矩,故可看作铰接点。计算简图如图16-1(b)所示。 常见的多跨静定梁有三种不同的组成方式。 第一种组成方式如图16-2(a)所示,除左边第一跨外,其他各跨皆有一铰,即在伸臂梁AC上依次加上CE、EG、GH三根梁;第二种组成方式如图16-2(c)所示,无铰跨与有两个铰的跨交替出现,即在伸臂梁AC、DG、HJ中间各架上一小悬臂跨CD、HG;第三种组成方式由前面两种方式混合而成,如图16-2(e)所示,即在伸臂梁AC、DG加一小悬跨CD后,再依次加上GI、IJ两根梁。 16.1 多跨静定梁 通过几何组成分析可知,它们都是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体系,所以均为静定结构。根据多跨静定梁的几何组成规律,可将它的各个部分区分为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例如图16-2(a)所示梁中,AC是通过三根既不完全平行也不相交于一点的链杆与基础连接,所以它是几何不变的,CE梁是通过铰C和D支座链杆联结在AC梁和基础上;EG梁又是通过铰E和F支座链杆联结在CE梁和基础上;GH梁又是通过铰G和H支座链杆联结在EG梁和基础上。由此可知,AC梁直接与基础组成几何不变部分,它的几何不变性不受CE、EG和GH影响,故AC梁称为该多跨静定梁的基本部分。而CE梁要依靠AC梁才能保证其几何不变性, 故CE梁为AC梁的附属部分;同理,EG梁相对于AC和CE组成的部分来说,它是附属部分,GH梁相对AC、CE、EG组成的部分来说,也是附属部分;而AC、CE梁组成的部分相对于EG来说是基本部分,AC、CE、EG组成的梁相对于GH来说,也是基本部分。为清晰可见,它们之间的支撑关系可用图16-2(b)来表示。这种表示力的传递路线的图形称为层次图,它是按照附属部分支撑于基本部分之上来作出的。基本部分可不领先于附属部分而能保持其几何不变性,而附属部分则必须依靠基本部分才能保持其几何不变性。 16.1 多跨静定梁 对图16-2(c)所示的梁,如果仅承受竖向荷载作用,则不但AC梁能独立承受荷载维持平衡,DG、HJ梁也能独立随荷载维持平衡。这时AC梁、DG梁和HJ梁可分别视为基本部分,而CD梁和GH梁则为附属部分。其层次图如图16-2(d)所示。对图16-2(e)所示梁,在仅承受竖向荷载作用下,其层次图如图16-2(e)所示。多跨静定梁的静定结构,仅用静力平衡条件便可求出全部支座反力和内力。图16-2(a)所示多跨静定梁有六个支座反力,应建立六个平衡方程才能求解。由整体平衡条件可建立三个平衡方程,再利用三个铰处弯矩为零的条件,可补充三个方程,共有六个方程式,据此,六个支座反力全部求出。但联立求解六个方程比较繁琐,在力学分析中力求避免,为此,根据梁的几何组成的特点来简化计算。 通过图16-2中各层次图可以看出,基本部分上的荷载作用并不影响附属部分,而附属部分上的荷载影响自己和基本部分。因此,在计算多跨静定梁时,应先计算附属部分,后计算基本部分,将附属部分的支座反力反向加于基本部分。这样,多跨静定梁就可以拆成若干单跨梁分别计算,再将各单跨梁的内力图连在一起,即可得到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如图16-2(a)所示多跨静定梁,就应先计算CH梁,再计算EF梁和CD梁,最后计算AC梁。 16.1 多跨静定梁 由上述可知,分析多跨静定梁的步骤如下。 (1)按照主从关系画出传力的层次图。 (2)根据层次图,先算附属梁,后算基本梁。依次计算各梁的反力(包括支座反力和铰接处的约束力),反向作用在支撑梁上。 (3)按照绘制单跨内力图的方法,分别作出各根梁的内力图,然后再将其连在一起,就是所求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4)校核,即利用整体平衡条件校核反力;利用微分关系校核内力图。 例16-1 计算图16-3(a)所示多跨静定梁,绘制弯矩图和剪力图。 16.1 多跨静定梁 解:(1)本题AB梁为基本部分,BC段为附属部分,其层次图如图16-3(b)所示。各根梁的隔离体如图16-3(c)所示。 (2)从附属部分BC开始,求出BC梁上的竖向约束力和支座反力。铰B处的水平约束力为FBx,由Fix=0,知FBx=0,由MD=0,得FBy=7kN。将BD梁FBy反向作用于AB梁B点,即可得到AB梁的支座反力MA=28kN·m,RA=7kN。 (3)分别绘出各根梁的内力图。将各根梁的内力图置于同一直线上,即得出该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如图1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建筑工程教训案例要点.ppt
- 建筑工程立面造型设计要点.ppt
- 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一)要点.ppt
- 建筑工程铝模板全过程施工工艺图解(效果照片)要点.ppt
-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要点.ppt
- 建筑工程起重机械管理培训讲义(90余页图文并茂)2要点.ppt
- 建筑工程全过程要点.pptx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案例要点.ppt
- 建筑工程施工编制要点.ppt
- 建筑工程施工典型质量问题案例超清图文集锦要点.ppt
- 《GB/T 32879-2025电动汽车更换用电池箱连接器》.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1649.2-2025粒度分析 图像分析法 第2部分: 动态图像分析法.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GB/T 45910-2025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模板保护方案的性能测试.pdf
- 《GB/T 45910-2025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模板保护方案的性能测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