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导梁移动模架评审幻灯片要点分析.pptx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Z900S单导梁移动模架 施工工艺汇报;第一节 工程概况 (一)桥梁设计概况;(二)编制依据;(三)施工条件;(三)施工条件;第二节 移动模架的选定;第三节 MZ900S型上行自行式移动模架使用细则 (一)概述;2、名称说明: 名称:MZ900S移动模架 “M”…… “移动模架 “Z”…… 造桥机 “900”…… 承载能力为900t “S” ……上行式 3、 适用工作范围 本移动模架适用于铁路32m跨及24m跨简支箱梁原位现浇施工。 ;4、主要技术参数 a、一次现浇梁片重量:约900t; b、现浇梁片:32.6m及(及24.6m等高)铁路客运专线双线整孔箱梁; c、整机自重:450t; d、整机纵移速度:0.5m/min; e、整机功率:50kw(不含混凝土箱梁施工用电); f、工作时支点最大支反力:580Kn; g、整机外形尺寸:62.5m(长)*20.6m(宽)*5.6m(桥面以上高); h、平均施工速度:14天/孔(施工熟练后可达13天/孔); i、适应曲线半径:R>2000m; j、适应纵坡/横坡:2%/2%; ;(二)MZ900S上行自行式移动模架主要结构及功能;工作原理:主梁在支腿油缸及托辊轮箱的作用下,可实现升降及纵移动作;模架及模板在模架开启机构的作用下完成底模架横移开启及闭合的动作;模架通过挑梁、吊臂及吊杆悬挂在主箱梁底面利用可调撑杆调节模板的预拱度,按设计要求调整梁底的线型高程。 ;1、承重主梁及导梁; 辅助钢箱梁位于主梁尾部,为正交箱形结构,总长为3500mm,宽7000mm,高3140mm,底部两侧安装辅助支腿,中间安装吊挂移动支腿的卷扬机及支架。辅助钢箱梁横截面见图3-3.; 钢箱梁在前后支腿部位及纵移过孔转换支点部位设有可拆装式支承牛腿,牛腿共计6件,为独立的制造单元,以高强螺栓成对安装在主梁指定部位腹板外侧面。在移动模架工作时,移动模架主梁及其桁架、模板、箱梁钢筋及混凝土等荷载均通过牛腿传递至移动模架支腿,并通过支腿传递至墩身或混凝土箱梁顶面。主梁牛腿安装截面见图3-4. 牛腿为重要的受力结构,要求安装时务必保证螺栓上满拧紧,并在每跨过孔期间其空载状态进行检查、复拧,对牛腿安装部位主梁各种加劲板焊缝应定期检查,以确保安全。 ;1.2导梁;2、前支腿;2.2横梁;2.3滑动横梁;2.4托辊轮箱;2.5支承油缸;2.6 垫块;2.7 剪刀撑;3、后支腿;3.2 垫块;支腿、滑靴、牵引器、支腿纵移结构见图3-15、图3-16 、图3-17 。;5、挑梁、吊臂及轨道;6、外模;6.2侧模;6.3墩顶散模;6.4端模;7、底模架及吊杆; 吊杆是附属在挑梁上的传力构件,顶端与挑梁间用销轴相连,下端与底模架上弦锚固。为便于安装,设计带有安装时向上的标记,安装过程中要注意将有标记的一端向上。吊杆的结构见图3-26。 ;8、侧模架;9、内模系统;第四节 移动模架现场拼装与预压试验 (一)拼装设备和场地及人员;(三)临时支墩设置(以一号模架为例);6)首跨为32m跨度梁,移动模架采用桥墩上拼装(即桥墩间拼装),沿33#墩向34#墩拼装,33#墩为后支腿支点设立3排Φ820mm、壁厚10mm的钢管支柱,顶面设置Ⅰ 56双排工字钢横梁;中间临时支点采用4个临时支墩,每个支墩由4根Φ620mm、壁厚8mm的钢管组成,顶面设置Ⅰ18双排工字钢横梁。 7)临时支柱螺旋焊管在焊接好后,使用25吨吊车起吊。按设计基础上的点位进行定位,用垂球测量其垂直度。定位准确后将其焊接固定在基础顶面预埋钢板上。支墩安装好后相邻支柱横桥向设置3道【10槽钢交错型支撑,每个临时支墩间用Ⅰ18工字钢连接成一个整体,并设置缆风绳确保支墩的稳定性。 临时支墩设置详见《临时支墩布置图》 ;; ;(四)移动模架拼装方法;(四)移动模架拼装方法;(四)移动模架拼装方法;(四)移动模架拼装方法;(四)移动模架拼装方法;(五)模板的安装;(六)预压试验;逐级进行,全部加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每级加载最短持续30分钟,也可待观测数据稳定后继续加载,但不得小于10分钟,全部加载完成后,在模架加载前精确测出各部位的初始值,加载预压时以1天为一个观测单位,若连续3天观测结果在1mm以内,则可认为模架稳定。卸载后,及时观测模架沉降量和回弹值,计算出支架的弹性变形与非弹性变形值,非弹性变形值可在预压结束后予以消除,而弹性变形则做为箱梁施工预留沉降量的依据。 底模标高控制为:H=h+r+Δ 式中 H-底模立模标高; h-设计梁底标高; r-梁跨各断面的设计预拱度; Δ-预压后各相应断面的弹性变形沉降量。 ;第五节 移动模架施工步骤;步骤二: 1、启动移动模架纵移机构,整机前移10.7m后停止(24m梁施工为2.7m); 2、移动模架后支腿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