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闻玫瑰花一样闻到思想测试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像闻玫瑰花一样闻到思想测试2.doc

w.w.w.k.s.5.u.c.o.m 第三单元 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 讲读部分教案 单元导语 诗歌虽然以抒情为本,但往往也包含了对世界、对人生的思考。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于诗歌与思想的关系。在诗歌中从具体的形象出发,让思想本身也有可感性。我们就可以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的香味。 本单元所选的6首诗歌,都具有一定的哲理内涵,值得反复咀嚼、回味。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写的是一个登山者在万籁俱寂的山顶上的瞬间感受,传达出人与世界的隐秘关联;瓦雷里的《石榴》,将人的头颅比作阳光中开裂的石榴,在二者的类比中,探讨了人思想的成熟过程;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驻脚》则以雪夜之中神秘又迷人的树林,象征了人生某种不确定的状态。海亚姆的《鲁拜集六十六首》(节选),寄托了诗人对时间、生命的咏叹;泰戈尔的《园丁集》(节选)、狄金森的《你无法扑灭一种火》,也都选取某种独特的人生感受,从中引出微妙的哲理,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 讲读 :《漫游者的夜歌》《石榴》《雪夜林边驻脚》 精析·知识梳理 1.识记字音字形 (1)字音识记 树梢(shāo) 干燥(zào) 辉煌(huáng) 契(qì)机 逗(dòu)留 伫(zhù)望 絮(xù)语 许诺(nuò) (2)字形辨识 2.补充词语解释 (1)词语释义 静默:寂静;没有声音。 傲慢:坚强不屈的样子。 逗留:暂时停留。 絮语:絮叨的话。 许诺:絮絮叨叨地说。 幽深:(山水、树木、宫室等)深而幽静。 (2)近义词辨析 停留·停滞 停留:指暂时停止而不离开某地方。 停滞:指长时间地停止,表示因受阻而不能顺利发展。 掩饰·掩盖 掩饰:着重于虚伪手段,文过饰非。中性词。 掩盖:可泛指一般的掩盖,也指对错误缺点的隐藏。贬义词。 3.了解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1749年8月28日生于莱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他的父亲是法学博士,得到皇家参议的头衔,母亲是市议会会长的女儿。1765年他去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1768年因病辍学。1770年进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攻读,次年获法学博士学位。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里欣根》,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声名大噪。1775年他应邀到魏玛,次年被任命为魏玛公国的枢密顾问。在随后直到1786年这段时期里,他成了魏玛公国的重臣,曾在一段时间里主持公国大政,力图进行一些改革。然而随着各方面阻力的增强,加上他对科学研究与文学创作的爱好,他陷入一种矛盾的痛苦之中,这导致他在1786年秋不辞而别,化名潜往意大利,直到1788年6月才返回魏玛。 回到魏玛之后,他辞去重要的政治职务,只负责文化艺术方面的工作。此后直到 1794年这段时间,他先后完成了戏剧《哀格蒙特》、《托夸多·塔索》,并着手写第一部《浮士德》;他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1790年发现了人的胯间骨。1794年歌德开始与席勒合作,他俩以各自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推向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歌德先后创作了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1797),重新写《浮士德》第一部。 席勒在1805年的逝世标志着从1786年开始的德国古典文学时代的结束。在此后的近30年中,是歌德创作上的鼎盛时期。他完成了小说《亲和力》(1809),诗集《西东合集》(1819),《威廉·迈斯特的漫游年代》(1829),自传性著作《诗与真》(1831),《意大利游记》以及耗尽他毕生心血的巨著《浮士德》第二部(1831)。 ??? 1832年3月22日,歌德在魏玛逝世。 瓦雷里1871~1945),法国后期象征派大师,法兰西学院院士。他13岁开始写诗,20岁就闻名于法国诗坛。瓦雷里是诗人,也是哲学家,他的诗歌耽于哲理,充满了抽象的沉思、内省和分析。他认为诗歌的灵魂在于指挥和思想,纯粹的思想产生纯粹的诗。同时,他也注重理和情的统一、感和知的结合。这使瓦雷里的诗作既深奥抽象,又具有可感的形象和语言,以及完美的形式和格律。瓦雷里的主要作品有《旧诗稿》、《年轻的命运女神》、《海滨墓园》、《幻美集》等。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1874年3月26日生于美国西部的旧金山。他11岁丧父,后随母亲迁居东北部的新英格兰。此后,他就与那块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弗罗斯特16岁开始写诗,20岁时正式发表第一首诗歌。他勤奋笔耕,一生中共出了10多本诗集,其中主要的有《波士顿以北》(1914),《山间》(1916),《新罕布什尔》(1923),《西流的小溪》(1928),《见证树》(1942)以及《林间空地》(1962)等。弗罗斯特的诗可分为两大类:抒情短诗和戏剧性较强的叙事诗,两者都脍炙人口。弗罗斯特的抒情诗主要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