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重点分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地理历史文化 与民族服饰 教学目标 认识云南自然地理的边缘性及多元性特征; 掌握云南自然地理与民族服饰之间的关系; 认识云南历史文化的悠久性及多元性特征; 掌握云南历史文化与民族服饰之间的关系。 云南自然地理:边缘·多元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横跨864.9公里,纵长990公里。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89.63万人。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紧靠西藏自治区;西面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4061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云南海拔最高达6740米,最低只有76.4米。从西北向东南分为横断山脉区、云南高原区和滇南山间盆地区。 横断山脉区高山大河依次展开为:高黎贡山、怒江、碧罗雪山、澜沧江、大雪山、金沙江、玉龙山。谷底一般1500至2000米,山岭则常高达4000多米。北纬26度以南,滇南帚形山系:雪山、帮马山、无量山和哀牢山;其间河流有:怒江、澜沧江、把边江、元江。 哀牢山和元江河谷以东为云南高原,大部分地面海拔在1400—2200米,向南渐低。 云南最南部,东起富宁西至芒市、盈江为滇南山间盆地区。海拔多在1500以下。元江、澜沧江、怒江、及龙川江谷地海拔多不到800米,下游多在300—500米。 云南高原地形复杂,气候千差万别,俗话说“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滇西北地区位置偏北,海拔较高,全年偏于寒冷;滇中、滇东、滇西地区纬度和地势适中,气候较温和;滇南、滇东南地区纬度和海拔都较低,气候偏于炎热。就具体地域来说:山顶积雪严寒,山腰冷凉;山麓温和,坝子偏暖,江河谷底炎热。 这里既是“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又是“有色金属王国”。多样的气候、丰富的物产和众多的高山河谷,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息繁衍之地,民族迁徙的走廊。 云南地理与民族服饰景观 首先,地理环境使民族服饰景观呈现出多样性特点。由于所处的生态环境差异较大,使云南省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呈现出不同的服饰景观。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不同的服饰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总的来说,高寒山区的民族服饰以厚实、粗糙为特征;坝区与河谷的民族服饰则以轻盈、秀美为基调。 同一种民族,居住在山地的与居住在坝区的民族服饰有明显差别。山区全年气温比坝区低,偏于冷凉,气候变化大。例如,常见白族服装只适合坝区气候,住在海拔较高的洱源西山白族,为抵御寒冷,身上常年披羊皮。大理山区高海拔地带的彝族,绝大多数人都常年披着整张羊皮做成的羊皮褂,女的还有一个既作为护腰又当做饰物的圆形绣花白团毡。楚雄也有相似的情况,住在坝区的汉族、回族、白族等民族,服装用料和款式同昆明、大理坝区的民族近似;住在山区的彝族身上必须有一件羊皮褂或一张首尾俱全的羊皮。 其次,地理环境对服饰的用料和形制产生直接的影响。各民族选择的服饰面料和款式都与所处的生态环境相适应。滇西北畜牧业较发达,能确保羊皮和羊毛、耗牛毛用于人们衣装的需求,衣服加工基本由各家自己完成。其他地区各民族以麻、棉等天然纤维布、织锦、土布来缝制衣服。西双版纳等热带地方,至今尚有利用天然植物制作的树皮衣,一般用棕树和箭毒木。 再次,地理环境对民族服饰的功能也有影响。例如滇西北地区气候寒冷,御寒保暖成为这些地区民族服饰的主要功能。俗语道:“身穿万件,不如腰系一线”,衣服上普遍都系一根带子。藏族、傈僳族的衣服长、大、厚实;相邻而居的白族、普米族、纳西族、彝族,穿棉、麻布衣的同时,也普遍用自织的毛褐做上衣或外褂,外面再披羊皮或羊毛毡;普米族、纳西族腰部系牛肋巴花毛织腰带,既防寒又增加美感。 在气候较温和的滇中、滇东和滇西部分地区,冬季较短,全年多数时间为气候宜人的春秋季,因而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坝区民族衣着一般比较简洁,上衣下裤,外加坎肩,多用棉、麻布料,住在山区偏冷地带的民族则加披羊皮或毡。典型者如大理白族。白族环洱海而居,四季温和。白族女子一般穿右衽姊妹装,外罩一件坎肩,系围腰,下穿长裤,头饰扎染巾和白毛巾,用长辫缠绕压住。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都如此穿戴,冬天才需增加一定的御寒装备。 居住在南亚热带湿热地区的傣、佤、拉祜、布朗等民族,防止日晒、透气纳凉、方便生活和生产活动则成为这些民族服饰的主要功能。傣族服饰是典型代表。女子上衣下裙,男子上衣下裤(也有穿裙),裤管较宽大,用料多数选择浅色、柔软、较薄、透气性能好的布料,喜穿凉鞋、拖鞋或光脚。人们将傣族服装归纳为“五无”,即“帽无顶、衣无领、裙无腰、裤无档、鞋无帮”。 云南历史文化:悠久·多元 历史上,不同渊源的族群从不同地方迁入云南,在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上,以险峻的高山、深切的河谷为自然屏障,在相对封闭、有限互动的环境里创造和使用着以“口耳承传”为特征的乡土文化。数千年的时光里,孕育

文档评论(0)

创业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