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 标准单元法 刘毅 2008.3.28 主要内容 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 标准单元法 如何设计标准单元 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1 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2 式样讨论阶段 前端设计阶段 后端设计阶段 生产封装测试阶段 设计流程3 全定制设计的特点 定义:简单说,就是全部自己做的设计。在晶体管的层次上进行每个单元的性能、面积的优化设计,每个晶体管的布局/布线均由人工设计完成。 优点:可以实现性能最优和面积最优。 缺点:周期长,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 可以采用局部全定制----模块 定制电路设计 标准单元设计的进展 标准单元 标准单元 — 例 新一代标准单元 标准单元 – 例 开发标准单元库的原因 对于全定制设计,模块的规模变得过于庞大和复杂,设计周期过长,需要加快电路和版图设计。 缺乏具有手工实现复杂全定制模块设计能力的专业人员。 布线金属层从1层金属增加到2层金属或3层金属,易于自动布线。 包括在全定制设计流程中,当构建模块以预定义的标准来实现时,模块在20个单元以上的布局布线会更加容易,而单元接口的标准化在库中就可以实现了。 基本设计思想 把人工设计好的各种成熟的、优化的、版图等高的单元电路,存储在一个单元数据库中。 根据用户的要求,把电路分成各个单元的连接组合。 通过调用单元库的这些单元,以适当方式把它们排成几行,使芯片成长方形,行间留出足够的空隙作为单元行间的连线通道。 利用EDA工具,根据已有的布局、布线算法,可以自动布出用户所要求的IC。 标准单元方法 – 1980s 标准单元方法– 1990s 标准单元 标准单元 标准单元 棍棒图 C ? (A + B)的二种方法 欧拉路径 OAI22 逻辑图 例: x = ab+cd 如何检查版图? 设计规则检查(DRC) 电学规则检查(ERC) 版图与电路图的对照(LVS) 后仿真 cadence软件环境 icfb C A B X = (A+B)?(C+D) B A D VDD X X GND A B C PUN PDN C D D A B C D * * P1. 式样讨论阶段 P2. 前端设计阶段 P3. 后端设计阶段 P4. 生产封装测试阶段 启动 结束 式样讨论阶段 启动 芯片式样讨论会 功能 时序约束 工艺,库,IP 管脚定义 封装测试方案 ASIC式样书 芯片式样Review会 ASIC测试方案报告书 前端设计阶段 HDL Code (FPGA) 代码修改 HDL Code (ASIC) ASIC式样书 约束作成 约束脚本 设计环境QA与设计评估 工厂 工艺文件 单元库 On site 设计环境建立 EDA工具安装调试 HDL功能验证环境建立 HDL功能仿真 逻辑综合 形式验证与STA Netlist DFT 形式验证与STA 前端设计Review Gate级验证环境建立 Gate级仿真 后端设计阶段 Netlist 布局 电压降分析 布线 时钟树 寄生参数提取 信号完整性分析 天线效应修复 EM Check LVS DRC 后端 Review Tape out SDF文件 后仿真验证环境建立 后仿真 SDF文件 STA 形式验证 GDSII 生产封装测试阶段 GDSII MASK制作 扩散 测试向量制作 测试仪程序编写 测试探针板设计制作 ASIC评价系统设计制作 Wafer测试 封装 封装测试 样片 样片评价 成品率分析 ASIC开发总结 结束 数字电路实现方法 全定制设计 半定制设计 标准单元 现场可编程器件 Intel 4004 Courtesy Intel Intel 4004 (‘71) Intel 8080 Intel 8085 Intel 8286 Intel 8486 Courtesy Intel 标准单元版图方法 3层金属层设计。布线通 道占据了很大部分的芯片 面积。 7层金属层工艺设计。 布线通道事实上已消 失,所有的互连位于 逻辑单元之上。 3输入NAND标准单元 (from ST Microelectronics): C = 负载电容 T = 输入上升/下降时间 signals Routing channel VDD GND M2 No Routing channels VDD GND M3 VDD GND Mirrored Cell Mirrored Cell Cell boundary N Well Cell height 12 metal tracks Metal track is approx. 3? + 3? Pitch = repetitive distance between objects Cell height is “12 pitch” 2? Rails ~10? In Out V D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