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MicrosoftWord文档重点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的收藏夹?│?设为首页?│?联系我们?│?简?│?繁?│?英?? 首页 网站导航 精品推荐 最新上传 图文欣赏 热门图文 新闻中心 公司相关 留言薄 ? ?? 中医中药 ?|? 膳食养生 ?|? 文化艺术 ?|? 气功养生 ?|? 佛 道 儒 ?|? 书林集粹 ?|? 中华国宝欣赏 ? 文章类别 中医经典推荐 站长推荐 中医中药理论 中医经络常识 膳食养生1 膳食养生2 气功养生 书林集粹 文化艺术 佛道儒 ? 中医经络常识 中医经外奇穴 四神聪   【取法】取穴时患者下坐位或仰卧位,先取头部前后正中线与耳尖连线的中点(百会穴),在其前后左右各1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 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帽状腱膜。皮肤由额神经、耳廓神经、耳小神经和枕大神经交织分布。该处血管有枕动、静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和顶支,眶上动、静脉的吻合网分布。   【功用】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精神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大脑发育不全等。   【刺灸法】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灸。 当阳      【取穴】正坐位或仰卧位,在瞳孔直上,入前发际1寸。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或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分布有眶上神经和眶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功用】疏风通络,清头明目。   【主治病症】1、偏、正头痛,神经性头痛,眩晕。         2、目赤肿痛,鼻炎。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印堂   【取法】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降眉间肌。皮肤由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分布。肌肉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血液供应来自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静脉。   【功用】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主治病症】1、头痛,头晕         2、鼻炎,目赤肿痛,三叉神经痛。   【刺灸法】向下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放血,可灸。 鱼腰   【取穴】正坐位或仰卧位,穴在瞳孔直上,眉毛中。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和枕额肌额腹。分布有眶上神经外侧支,面神经的分支和眶上动、静脉的外侧支。   【功用】镇惊安神,疏风通络。   【主治病症】1、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         2、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 太阳   【取穴】正坐位或侧伏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颞筋膜和颞肌。分布有颧神经的分支颧面神经,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下颌神经的颞神经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功用】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1、偏正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         2、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等。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耳尖   【取穴】正坐位或侧伏坐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耳郭软骨。分布有颞浅坳、静脉的耳前支,耳后动静脉的耳后支,耳颞神经耳前支、枕小神经耳后支和面神经耳支等。   【功用】清热祛风,解痉止痛。   【主治病症】1、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         2、偏正头痛。 ??? 【刺灸法】下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球后   【取穴】仰靠坐位。当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脂体、下斜肌与眶下壁之间。分布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耳后动、静脉的耳后支,耳颞神经耳前支、枕小神经耳后支和面神经耳支等。   【功用】清热明目。   【主治病症】视神经为,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表光眼早期白内障,近视。   【刺灸法】沿眶下缘从外下向内上,向视神经孔方向刺0.5-1寸;可灸。 上迎香   【取穴】仰靠坐位。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端处。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提上唇鼻翼肌。分布有眶下神经,滑车下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颊支和内眦动、静脉。   【功用】清利鼻窍,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1、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         2、头痛。   【刺灸法】向内上方斜刺0.3-0.5寸;可灸。 内迎香   【取穴】仰靠坐位。在鼻孔内,当鼻翼软骨与鼻甲交界和粘膜处。   【穴位解剖】穴下有鼻粘膜、粘膜下疏松组织。分布有面动、静脉的鼻背支之动、静脉网和筛前神经的鼻外支。   【功用】清热通窍。   【主治病症】1、各种鼻炎。         2、急性结膜炎。   【刺灸法】用三棱针点刺出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