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业大学声屏障设计_new_new重点分析.docx

内蒙古工业大学声屏障设计_new_new重点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蒙古工业大学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PAGE \* MERGEFORMAT20 绪论 环境噪声控制技术概述 1.1.1噪声的控制途径 噪声控制的方法分为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的控制3个方面。 (1)声源控制:声源控制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措施,可通过研制与选择低噪声设备,改进生产加工工艺,提高机械设备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来降低声源辐射的声功率。 (2)传播途径控制:传播途径控制可以通过吸声、隔声、消声、隔振等常用的噪声控制技术措施,或使声波改变传播方向,或把声能转化成热能,从而达到减少到达接受者处声能量值的效果。 (3)接受者的控制:接受者的控制即指个人防护措施。可以让工人佩戴护耳器、耳塞或耳罩,从而形成噪声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 1.1.2传播途径的控制 传播途径控制可以通过吸声、隔声、消声、隔振等常用的噪声控制技术措施,或使声波改变传播方向,或把声能转化成热能,从而达到减少到达接受者处声能量值的效果。 1.1.3隔声技术 (1)隔声原理:当具有一定能量的噪声入射到一个壁面上时,在声波的作用下,壁面按一定方式进行振动,从而达到消耗声能的目的。 (2)隔声结构:单层均匀密实隔声墙,双层隔声墙,复合墙与多层轻质复合隔声结构 (3)隔声装置隔声墙,隔声罩,声屏障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1.2.1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环节的进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环境噪声控制技术基础课程学习中的理论、原理部分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备简单的工程设计能力。通过简单的噪声控制技术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设计能力,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学会查阅技术资料,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1.2.2设计内容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东街原档案馆(现维多利广场)区域进行拆迁及施工建设。该区域面积60*65平方米。区域东面为呼和浩特市教育考试中心,南面为新华大街,西接档案馆家属院及格林豪泰酒店,北面为内蒙古冶金院家属院。由于该区域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受城市交通管制的限制,只能在夜间进行施工。因此,???求做好声屏障的设计及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周边居民正常生活。 表1-1:噪声实际测量值(dBA) 预测点位置预测点高度预测点声级夜 间频率1-2m87.6dB23m72.4dB北133m70.2dB北243m70dB北353m73.2西1 1.2.3设计要求 1.结合我国相关标准,为该区域北侧、西侧设计一声屏障; 2.完成噪声敏感建筑物有关参数和使用标准的确定、声屏障设计和计算声屏障结构、材料及在两座建筑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声屏障的设计除了达到预期的降噪指标外,还应符合景观、结构、造价和养护等方面的要求。 3.编写设计说明书;(字数要求3000~5000字) 4.绘制简图。 1.2.4设计原则 噪声控制设计一般应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的原则。 (1)科学性首先应正确分析发生机理和声源特性。是空气动力学噪声、机械噪声或电磁噪声、还是高频噪声或中低频噪声。然后确定针对性的相应措施。  (2)控制技术的先进性这是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但应建立在有可能实施的基础上。控制技术不能影响原有设备的技术性能或工艺要求。 (3)经济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也是设计追求的目标之一。噪声污染属物理污染即声能量污染,控制目标为达到允许的标准值。但国家制定标准有其阶段性,必须考虑当时在经济上的承受能力。 1.2.5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 (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 (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 14623-93);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5190-94)。 声屏障的声学设计基础 2.1 声屏障声学原理 2.1.1绕射 越过声屏障顶端绕射到达受声点的声能比没有屏障时的直达声能小。直达声与绕射声的声级之差,称之为绕射声衰减,其值用符号△Ld表示,并随着Φ角的增大而增大(见图1.b)。声屏障的绕射声衰减是声源、受声点与声屏障三者几何关系和频率的函数,它是决定声屏障插入损失的主要物理量。 声源 ? ? A B d S R 反射路径 绕射路径 透射路径 道路声屏障 (a)声波传播路径 声影区 φ R S 直线路径 径 绕射路径 (b)声波绕射路径 S R o ? (c) 声波的反射 反射波 直达波 绕射波 图2-1 声屏障绕射、反射路径图 2.1.2透射 声源发出的声波透过声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