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森植被下流域土壤溶液与河流水化学性质动态研究(一)
Jenny L.K. Vestin , Sara H. Norstr?m, Dan Bylund ?, Per-Erik Mellander, Ulla S. Lundstr?m
摘要:
在瑞典中部的Bispgarden港(63°07′N, 16°70′E).连续两年观测其土壤溶液与河流水化学变化。土壤样品与土壤溶液的采集地分别选在距离河流10m以及80m出的山坡上。目的是为了检验补给区(灰化土)和排泄区(红砂壤)的相互作用,并尝试研究土壤溶液与河流水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流域中土壤母质是相似的,但是排泄区的C、N含量高于其他区域,极有可能是由于其水文条件不用于补给区。而由于排泄区的高碳含量,排泄区的可交换阳离子以及盐基饱和度
也高于补给区。排泄区土壤溶液中,,,,,, 和含量也高于补给区,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土壤中C含量的增加,元素在土壤中的运移和留存过程不一样造成的。
在融雪时期,在土壤生物活动以及稀释作用下,土壤溶液中,,,, 和的浓度较低。在生物活动以及风化作用下,其浓度也会季节性增加。土壤溶液中浓度,在融雪期有所增加,由于生物的摄取,而在夏季有所下降。
2003年8月,在一段干旱时期过后,强烈的降雨随之而来,河流水化学性质也因此发生强烈的改变。河流中,,,和浓度有所增加,而浓度则有所下降。可见,在高流季节,河流水化学性质可以反映排泄区上层土壤化学性质,在低流季节则反映的是更下层的土壤以及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前言
自然生态系统中,闭合流域较为合适研究与解释水文化学过程。(Bishopet al., 2004; Laudon et al., 2004b; Mullholland and Hill, 1997;Stutter et al., 2006) 由于不同的生物化学过程和基于不同水文条件下的运移途径,使得不同流域之间,甚至是同意流域的不同区域之间,营养物质的动态存在不同。(Stutter et al., 2006)这就会导致营养物质出现不同的留存于运移过程。(Campbell et al., 2004;Johnson et al., 2000) 元素浓度高度受生物活动影响,随生物活动的变化,呈现高度的季节变化。这种季节性变化通常在表层土壤中更为明显,随深度的增加这种变化逐渐变小。(Land and ?hlander, 1997; Lundstr?m, 1993) 营养物质浓度也呈现随深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营养物质如,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因为土壤中绝大部分,来源于母岩的风化过程,再如,,由其在生物再循环过程十分活跃,其最大浓度则出现在表层土壤中。(Johnson et al.,2000) 因此土壤溶液中营养物质浓度能反映基岩的均质性和风化程度以及生物群落的活动。
排泄区对养分的动态以及河流水组分有重要影响。这个区域既起到了养分储存库的作用,也能由于植物的摄取或截留保存养分,也是河流养分的释放源,尤其是在高流季节,比如融雪期。(Bishop et al.,1993; Burt, 2005; F?lster, 2000; Laudon et al., 2004b) 水分在干旱时节被储存在流域中,降水量增加时,也就是暴风事件发生时,又从流域中被释放。因此河流水环境化学性质随水文情势而变化表明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其他水源的加入使得地下水位上升,也正是因为如此包气带中的水是流动的。在滨河区域,河流水环境化学性质很大程度上由土壤化学性质决定,因为在土壤溶液渗滤进入河流之前只能与土壤接触,可以说径流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水流和河滨区域土壤化学性质。(Bishop et al., 2004). Langhoff et al. (2006)描述了水体进入河流的三种可能途径:1)直接通过河床进入;2)通过河床到达地表,然后再进入河流;3)仅仅通过地表直接进入河流。根据他们在丹麦的一个实验结果显示水体进入河流最常见的途径是水体通过河床到达土壤表面而进入和水体直接进入河流相结合的方式。
此研究的目的在于论证元素的动态变化以及北方森林植被下小流域水体中元素的时间变化规律。
此项研究的研究地选在瑞典中部,并持续观测了两个季节。本项目将研究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不同的营养条件,并尝试将断面的水文情势与河川径流及水环境中化学指标的浓度联系起来。
资料与方法
2.1样点描述
Bispgarden港(63°07′N, 16°70′E)位于瑞典中部(见图1),海拔258m,是该区域海拔最高的海岸线。年平均降水量约700mm,年平均温度+2℃,研究地位于朝向河床的斜坡处,坡度为2°,流域面积为50公顷,其内植被覆盖为以80年左右的挪威云杉和欧洲赤松为主的次生林。该地区存在少量认为沉积。基岩类型主要为花岗岩和片麻岩。补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