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体解剖学是防腐技工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在整尸防腐保存时多用灌注法,即将防腐固定药物注入血管,使之循血管流遍全身,渗透于全部组织器官。由于人死后不久血液即出现凝固,但凝血块不与血管壁粘着,而且动脉管内含血校少,甚至无血,故防腐注射需经动脉加压波灌注,因此,每个尸体防腐技工必须熟练掌握实际工作中应用的动、静脉血管的解剖知识。同时亦应该了解死亡的基本概念,以及死之后尸体的各种变化,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能不出差错并熟练应用。提高防腐固定,尸体保存的质量。
一、人体基本结构层次特点及其解剖要领
在局部解剖操作前,对人体的基本结构由浅入深各层的结构特点及其解剖要领应有所了解。局部解剖操作通常采用局部由浅入深,逐层解剖。一般先观察摸认体表标志(可结合活体进行),然后切开并翻起皮肤,清除筋膜结缔组织,修去中、小静脉、淋巴管;显露肌、动脉、神经和脏器等。注意观察各层结构特点和相互关系。为查清深层结构,有时需切断其浅层结构,但通常只切断而不切除,剖查结束后仍将各层结构复位,始终保持结构的完整状态。
在尸体解剖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器官结构出现变异畸形。变异或畸形。变异系指出现率较低,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不大的个体差异。畸形则指出现率极低,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严重的异常形态结构。畸形与某些变异在临床上有意义,应注意观察。
(一)皮肤
皮肤覆于体表,在口、鼻、肛门、尿道口和阴道口等处与体内管腔的粘膜相移行。皮肤可分为两层,浅层为表皮,深层为真皮。真皮突起无数乳头,嵌入表皮深面,真皮深面借结缔组织纤维束与浅筋膜相连。身体各部皮肤厚薄不一,通常肢体屈侧皮肤较薄,伸侧较厚,但手、足的皮肤相反。手掌、足底及项、背、肩部皮肤甚厚,眼睑、阴茎、小阴唇的皮肤甚薄。人体各部皮肤的纹理也不一致,临床手术作皮肤切口时应注意到此点。
解剖时,切皮要浅。先在尸体皮肤上,按拟作切口用刀尖背划一线痕,沿此线将刀尖与皮肤呈直角刺入,感到抵抗减小时,示刀尖已抵浅筋膜,随即将刀刃倾斜,与皮肤呈约45度角切开皮肤。在两条切口线相交处牵拉起皮肤的一角有,用刀切断致密的真皮与疏松的皮下组织之间的结缔组织纤维束,剥离、翻起皮肤。
(二)浅筋膜
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或皮下组织,属疏松结缔组织,内有纤维交织且富有脂肪,遍布于全身皮肤的深面,将皮肤连于深部的深筋膜或骨,使皮肤有一定的活动性。浅筋膜内纤维束的强弱与松紧,关系到皮肤的移动性以及解剖时剥离皮肤的难易。头皮、项、背、手掌、足底等部的浅筋膜致密,使皮肤紧密连接于深部结构,其他部位的浅筋膜则较疏松并有弹性。浅筋膜的厚度因含脂肪的多少而不同。儿童、妇女及体态丰腴者浅筋膜厚;老年、男性和瘦弱者则相反。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浅筋膜的厚度也不一致,腹壁、臀部的浅筋膜较厚,眼险、乳头、乳晕、阴茎等处浅筋膜甚薄。
浅筋膜内有浅动、静脉、淋巴管及皮神经分布。浅动脉一般细小,浅静脉则较显著,有的相当粗大。浅静脉一般不与动脉伴行,行程中多相互吻合,并常与深静脉相交通,浅静脉最后穿深筋膜注入深静脉。浅淋巴管丰富,但很细小,管壁薄而透明,难以辨认。浅淋巴管行程中的某些部位(如头、颈、腋窝、腹股沟等处)可见到淋巴结。皮神经先在深筋膜深侧,然后穿出深筋膜,在浅筋膜内经行,并以细支分布于皮肤。
解剖皮下组织主要是暴露浅静脉、皮神经,清除结缔组织。浅静脉位于浅筋膜之中,沿其经过切开纤维脂肪组织即可暴露。皮神经可由其穿出深筋膜处开始,沿其走向向神经末梢端剖查。浅筋膜内某些部位有浅淋巴结分布,可用刀尖分开脂肪组织,找到淋巴结后将其稍微提起,用刀尖背面从淋巴结向周围轻轻推开,可见有某些细丝与淋巴结相连,此即淋巴结的输入与输出淋巴管。主要浅静脉与皮神经剖出后予以保留,其余脂肪、纤维组织、淋巴结及小静脉一律修去,暴露出深筋膜。
(三)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是由胶原纤维构成的致密结缔组织腊,位于浅筋膜深面并包裹肌群。四肢的深筋膜还深入肌群之间,并附于骨,构成肌间隔。身体各部的深筋膜,其厚薄强弱有所不同,躯干部者较弱,四肢者较强,上肢者较弱,下肢者较强,腕、踝部深筋膜浅层特别增厚,形成支持带和韧带。某些部位的深筋膜作为肌的起止点,增强成腱样结构,如胸腰筋膜、髂胫束等。在某些部位两层筋膜之间,或在筋膜与肌、骨等器官之间,由疏松结缔组织充真,称筋膜间隙。深筋膜(或有骨参加)还可形成包绕血管神经束或包被某些器官的囊鞘,称(骨)筋膜鞘(囊)。在解剖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各处深筋膜的厚薄、纤维走向及与肌的关系,还要注意其形成的结构,如肌间隔、血管神经鞘等。
解剖深筋膜,除个别部位外,一般边观察边去除。去除时用镊提起筋膜,使刀刃平贴肌表面,与肌纤维方向一致行刀,将筋膜从肌表面切除。四肢及腰背部的深筋膜厚而致密,可整导整层切开翻起或去除;躯干大部分深筋膜与肌层结合较牢,因此只能小片切除;某些部位的深筋膜作为肌的起点或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