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正式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早在公元313年,我国晋代医学家葛洪述及本病流行于华南一带,描述道“人行经草丛、沙地,被一种红色微小沙虱叮咬, 即发生红疹,三日后发热, 叮咬局部溃疡结痂”, 并称之为“沙虱热”, 颇似现代恙虫病。 查体问诊须精细小小焦痂明病因 ———一例恙虫病延误治疗的教训 患者女,60岁。因发热4 d于2011年8月16日就诊。患者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9℃左右,无咳嗽、咳痰、腹痛、尿痛,伴牙痛和轻度头晕,自服感冒灵后可短暂热退,之后仍持续高热;第3日来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门诊考虑“牙槽炎”,予头孢他啶、替硝唑、病毒唑、甲硝唑片治疗2 d(用量不详),但体温仍波动在38.0~39.5℃之间;8月17日门诊拟发热查因收入院。既往有格雷夫斯病病史,正服用他 巴唑治疗(用量不详)。 体格检查 :体温39.5℃,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5/60 mm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欠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甲状腺Ⅰ°肿大,未扪及结节,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心率9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四肢活动可,肌力Ⅳ级,CNS(-)。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3.8×109/L,血红蛋白129 g/L,空腹血糖6.92 mmol/L,ALT 44 U/L,γ-谷氨酰转肽酶95U/L,尿蛋白(++)。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泌尿消化系超声检查示:肝损害(早期肝硬化?);脾稍大。 诊疗经过 入院后继续给予病毒唑抗病毒及补液治疗,患者基本呈持续高热,用退热药后体温可短暂下降。此时考虑患者持续高热原因如下:正在服用抗甲亢药物,可致白细胞偏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本身也可导致白细胞减少;另血糖偏高,但查HbA1C 6.5%、空腹C肽2.34μg/L,餐后C肽3.76μg/L尚不足以诊断糖尿病,考虑应激性血糖增高;抗病毒治疗已达5 d,疗效欠佳,因患者伴有牙痛,不排除细菌性感染,遂停用病毒唑,给予头孢替安、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并在补液时加胰岛素控制血糖,体温渐降。同日晚上患者再次出现高热, 此时对患者进行全身细致体格检查,发现右侧腹股沟可见一大小为0.3 cm×0.3 cm的焦痂,遂追问病史,患者2周前有被虫咬伤史,伤后右侧腹股沟处曾肿大,初步考虑恙虫病,安排做外-斐实验以确认并给予氯霉素诊断性治疗及对症治疗。虽然外-斐实验(-),但经氯霉素治疗2 d后热退,继续氯霉素治疗3 d后,患者症状好转于8月28日出院,出院后继续予强力霉素口服5 d。最终明确诊断:①恙虫病;②上呼吸道感染;③牙槽炎;④甲亢;⑤肝损害 焦痂 背部皮疹 面部皮疹 居住环境 臀部焦痂 淋巴结肿大 焦痂附近的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 皮疹 多出现于病程的第4-6天,为暗红色斑丘疹。 肝脾肿大。 并发症 中毒性肝炎,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膜脑炎,消化道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诊断 一 流行病学资料 二 临床表现 起病急、高热、颜面潮红、焦痂或溃疡、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尤以发现焦痂或特异性溃疡最具临床诊断价值。 诊断 三 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周围血白细胞多减少或正常, 2 血清学检查 (1) 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外斐氏反应) (2) 补体结合试验 (3)免疫荧光试验 (4)斑点免疫测定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酶免疫测定) 3 病原学检查 (1)病原体分离 (2)分子生物学检查。 鉴别诊断 一 钩端螺旋体病 二 斑疹伤寒 三 伤寒 四 其他 预后 若能早期诊断及有效病原治疗,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老年人,孕妇、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治疗 一 一般治疗 二 病原治疗 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对本病有较好疗效,用药后大多在1-3天内退热,另外多西环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诺氟沙星等对本病有效,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甙类对本病无治疗作用。少数病人可出现复发,用相同抗生素治疗有效。 预防 控制传染源 主要是灭鼠 切断传播途径 关键是避免恙螨幼虫叮咬。 保护易感人群。 恙虫病疫苗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小结 1恙虫病又名从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亦称东方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2起病急、高热、颜面潮红、焦痂或溃疡、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尤以发现焦痂或特异性溃疡最具临床诊断价值。 3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外斐氏反应)阳性对本病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4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对本病有较好疗效,另外多西环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对本病有效,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甙类对本病无治疗作用 谢谢! * * 恙虫病 Tsutsugamushi disease 三明二院感染科 陈彬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