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下《形势与政策》国际部分讲稿详解.docVIP

2015下《形势与政策》国际部分讲稿详解.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叙利亚问题的回顾、分析与展望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抗议、示威、冲突、屠杀、空袭、爆炸、难民潮……自2011年起,叙利亚,这个曾是中东地区最稳定的国家,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历经沧桑巨变。至今,叙利亚内战已经造成了逾30万人死亡,400多万人沦为国际难民,国内还有约760万居民流离失所,而叙利亚人口总数不过2300万人。这样一场灾难是怎么发生的?其原因与背景如何?其未来走向怎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将目光转向中东,聚焦叙利亚。 一、叙利亚问题的回顾 (一)始于“阿拉伯之春”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26岁年轻人穆罕默德·布瓦吉吉因经济不景气而无法找到工作,在家庭经济负担的重压下,无奈做起小贩,期间遭受当地警察的粗暴对待,抗议自焚,不治身亡。这一事件博得了突尼斯普通大众的同情,也激起了突尼斯人长期以来的对失业率高涨、物价上涨以及政府腐败的潜藏的怒火,致使当地居民与突尼斯国民卫队发生冲突,随后冲突蔓延到全国多处,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社会骚乱,并造成多人伤亡。布瓦吉吉自焚事件后第29天,在国内骚乱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总统本·阿里不得不放弃突尼斯这个自己统治了23年的国家,在2011年1月14日深夜飞往沙特避难。 突尼斯是“阿拉伯之春”运动的起点。由于茉莉花是突尼斯的国花,因此发生在突尼斯的这次政权更迭被称为“茉莉花革命”。由于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背景、语言环境及社会状况,突尼斯的动乱迅速蔓延其他阿拉伯国家,茉莉花革命的成功激发了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的抗议运动,并逐渐呈星火燎原之势,席卷阿拉伯世界。 2011年1月25日,埃及民众爆发了一系列街头示威、游行、集会、骚乱、罢工等反政府活动。2月11日,领导埃及近30年的总统穆巴拉克辞职,并将权力移交给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 2011年1至2月,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的也门也爆发了示威抗议活动,要求总统萨利赫下台,此后也门局势一直动荡不安,抗议示威游行不断,11月23日,萨利赫在沙特签署协议,将权利和平移交给副总统,也门长达33年之久的“萨利赫时代”就此落下了帷幕。 2011年2月15日,利比亚开始爆发反政府抗议活动。随后,反政府势力的武装力量同利比亚政府军之间发生激烈军事冲突,在西方大国的干预下,利比亚政权被推翻,自1977年开始执政的领导人卡扎菲于10月20日被俘身亡。 2011年2月14日,位于海湾的巴林王国开始发生示威活动,运动初期示威者提出政府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和政治自由、赋予什叶派平等权利地位等要求,示威人群中甚至有人提出了推翻王室的口号。但由于沙特和阿联酋的军事干预,巴林的示威活动最终得以平息。 2011年3月6日,叙利亚南部城市德拉市15名儿童因在墙壁上书写反对政府的涂鸦画而被安全部队逮捕。这一事件很快成为叙利亚局势动荡的导火线。3月15日,大马士革、阿勒颇、哈塞克、德拉市以及哈马等城市的街头爆发了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活动,据称有数千人被捕;4月18日,约10万示威者在霍姆斯广场静坐,要求领导人巴沙尔下台。从此,各种冲突接连不断,叙利亚的国土上硝烟渐起。 从和平示威到全面内战 2011年7月:几名叙利亚军队官员叛变并组成了叙利亚自由军。视频网站YouTube上的一段视频显示,他们声称几千名叙利亚士兵已经改变立场,不再向示威者开火,并且声称将对政府军展开游击战。三个月后,一些政治反对组织成立“叙利亚全国委员会”,旨在颠覆巴沙尔政权。此后,随着国际社会的干预增多,叙利亚反对派逐渐兴盛。一时间包括全国委员会、革命委员会和自由叙利亚军等在内的叙利亚反对派迅速崛起,反政府示威活动演变成武装冲突。与此同时,西方媒体开始将巴沙尔政权定义为“独裁政权”,而反对派命名为“民主运动”。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叙利亚国内混战不断。 2011年8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要求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下台”,并宣布对阿萨德政权施以严厉的制裁。英国首相卡梅伦、法国总统萨科齐、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欧盟外长阿什顿也发表声明,要求巴沙尔交权。同时,美国中情局和特种部队在驻约旦和土耳其的军事基地秘密培训叙利亚反对派,并向叙反对派提供了价值数亿美元的“非致命性物资”。中情局还帮助将3500吨军事物资从沙特和卡塔尔运往叙利亚。从年初的组织反对派兴起到随后在全球舆论上造势,终于,荷枪实弹的不断输入,让叙利亚的火药桶一触即发。 2011年10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法国、英国等提交的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中国反对,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中国和俄罗斯此举旨在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以维护叙利亚以及整个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2011年11月12日:阿拉伯国家联盟决定,自16日起中止叙利亚代表团参加阿盟及其相关机构的活动,直至叙利亚政府全面执行阿盟就化解该国当前危机的倡议。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