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答案 第一问:①中国当代作家没有很好的外文功底;②中国当代作家很少与国外的重要作家成为私人朋友。(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中国当代作家无法与国外的重要作家进行直接交流与对话。(意思对即可) 误区规避 · 增分突破 [典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德国家庭在华遭灭门,友人资助当地教育宽恕凶手 2009年的圣诞节 南京东郊的国际学校 这是一棵特殊的“圣诞树”。每年临近圣诞节,树上就会挂出上百个圆形的小卡片,上面写着一些苏北农村孩子的名字、性别和年龄。 阅卷现场 分析新闻结构的五种方法 每位经过这里的外籍学生,都会轻轻地把这些五颜六色的卡片摘下来,塞进书包里,然后回家与父母一道,按照卡片上的信息去筹备他们的礼物。一个月之后,苏北的孩子们就会收到这份来自异国同龄人的新年祝福。 这样的交往已经延续了好些年。只是两地的孩子都不大清楚,这项活动始于何时,又是为了什么。 2000年4月1日深夜 南京玄武湖畔金陵御花园别墅 这是4个来自苏北沭阳县的失业青年,年龄在18~21岁,匕首的寒光忽闪在他们稚嫩又惶恐的脸上,单薄的身体在瑟瑟抖动,卧室里的主人在酣睡。不知谁脚下一绊,踢到了一样东西,惊动了里屋的主人,灯亮了,四个人顿时暴露在刺眼的灯光下。他们看到一个身材魁梧的大胡子外国人正吃惊地看着他们,后面应该是他的家人。一阵匕首的乱戳之 后,血光蒙住了4个青年的眼睛,也模糊了他们的心灵。一切都结束了。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他们杀害了屋主德国人普方(时任中德合资扬州亚星——奔驰公司外方副总经理)及其妻子、儿子和女儿。案发后,4名凶手随即被捕,后被法院判处死刑。 2000年4月2日 德国波恩 这起当时轰动全国的特大涉外灭门惨案很快结了案,但故事并没有结束。 在了解了案情之后,普方先生88岁的母亲专门对话中国南京中级人民法院,老人做出一个让中国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决定,表示不希望判4个年轻人死刑。 “德国没有死刑。”老人解释说,“我们会觉得,他们的死不能改变现实。” “在我们德国,这样的死亡只能让地狱增加一个痛苦或愤怒的灵魂,不会在天堂增加一个帮人的天使。”普方的弟弟说得更形象一些。 2000年5月5日 中国外交部 在当时中国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有德国记者转达了普方家属希望宽恕被告的愿望。外交部方面回应“中国的司法机关是根据中国的有关法律来审理此案的”。最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了4名被告的上诉,维持死刑的判决。 2000年11月2日 南京普方基督教堂 屋外阳光灿烂,屋内光线昏暗,屋子前面的圣像前放置着上千根蜡烛。数百名虔诚之人聚集在此。 在南京居住的德国人及其他外国侨民在这里设立了纪念普方一家的协会,以此致力于改变江苏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状况。协会用募集到的捐款为苏北贫困家庭的孩子支付学费,希望他们能完成中国法律规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他们走上“感恩社会,充实人生”的道路创造机会。 2009年的圣诞节 南京东郊的国际学校 这一举动默默延续了9年,虽然已有超过500名的中国贫困学生因此圆了求学梦,但它至今鲜为人知。记者采访了普方协会的代表。 “如果普方还在世,那么普方家肯定是第一个参与的家庭。”德国巴符州驻南京代表处总经理朱利娅肯定地说。她是普方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和普方是同乡。她觉得这是纪念普方一家最好的方式。因为她相信,只有用宽恕的方式对待暴力,才是终止暴力的最好方式。 “如果你自己有个比较好的教育背景,就有了自己的未来和机会。”普方协会现任执行主席万多明努力用中文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有机会的话,人就不会想去做坏事,他会做好事,这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 (有删改) 这篇通讯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场答案一】 【现场答案二】 【点评】 现场答案一答出了两个方面,但具体来说,第一个方面仅说出了采用“小标题”,未说出小标题的特点是运用“时间地点”,对其作用分析也太简单。同时,要点不全,缺乏时空转换的特点及作用的分析。现场答案二给出了两个要点,前一点的落脚点“体现了通讯的时效性,能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与行文结构无关;后一点说的是“新闻语言逻辑的严密性”,也与行文结构无关。因此,不能得分。 【参考答案】 采用了时间地点小标题形式,使结构及行文条理清晰;采用了倒叙的形式,使故事具有了吸引人的力量;时空不断进行转换,表明该事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但新闻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分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比如上述材料,通过阅读不难发现,这是一篇事件新闻,同时也是一篇通讯报道。 因题突破 2.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YX-QEHP-39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控制程序B0(工厂体系文件模板).doc VIP
- 03~04_项目融资模式之BOT项目.ppt VIP
- 团章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2025年中考真题作文解读:此刻,你不一样(威海)(写作指导+例文展示+名师点评).docx
- 小学一年级学习计划..doc VIP
- 包头市户外广告和牌匾设置技术标准标准DB 1502T006—2020.pdf
- 网络直播带货主播能力模型构建研究.docx VIP
- 淮阴工学院班主任工作手册.doc VIP
- 2024年新改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专用).docx
- 2025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