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学要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概论 ? 砭石:东方 / 九针: 南方 / 灸:北方,灸师:唐代。 ? 九针的名称 镵(皮肤针)/圆/鍉/锋(三棱针)/铍/圆利/毫/长(芒针)/大(火针) * 《内经》:徐疾、呼吸、开阖补泻等 “泻者迎之,补者随之” * 《难经》:营卫补泻,提插补泻 * 窦汉卿《针灸指南》:首先提出十四字手法 ? 泉石心《金针赋》: 用十四字加以总结继承 / 首先烧山火,透天凉等“治病八法”和“飞经走气”四法 ? 杨继洲《针灸大成》 首先提出“刺有大小” “十二字手法”“下手八法”/“平补平泻”和“大补大泻”的区别 * 灸法的历史:《曹氏灸方》七卷为最早的灸法专著。 三、名词解释. 1 揣穴:为了求得定位准确,可用手指指甲在所选腧穴处按压,揣摸,以探求病人的感觉反应,这种取定穴位的方法,称为揣穴。 2押手:辅助针刺或按压针刺部位的手 3 行针: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调节针感又称横刺、沿皮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刺入。适于皮肉浅薄处穴位,如头面部平补平泻法动留针法是针刺入腧穴,在留针,称为动留针法: 针刺过程中的晕厥现象,称为晕针 6闪罐法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催气方法。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的治疗方法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用麦粒大小的艾炷施行的艾炷灸后,让其自然地留置,不再。用拇指与食、中指捏持针柄,一捻一放,如飞鸟展翅将艾炷或是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左右距离,使患者有温热而无灼痛的一种方法。 ◆ 何谓得气?因素。 答: 得气指毫针刺入腧穴后,通过提插、捻转行针,针刺部位产生的经气感应。古代文献称为“气至”,现在多称为“针感”。因素1患者的功能状态2取穴的准确性3针刺的角度和深度4行针手法5医者治神6环境因素 ◆刺激量 ◆烧山火的造作要领及主治病因 ◆双手进针手法有几种及适用于那种情况 ◆针刺取体位的原则及常用的体位有哪几种1常用体位(6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座位/俯伏座位/侧伏座位)2)选择体位原则 病人舒适,能够长久留针/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医生操作方便/扎针后,不会被别人碰倒 ◆决定针刺补泻的主要因素试述针刺补泻效果产生的决定因素。 答:(1)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这是针刺对机体具有双向性良性调整作用的基础,是决定针刺补泻效应的基础,是决定性因素,是事物的内因。(2) 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人体的许多穴位具有一定的产生虚实效应的特性。有些穴位偏于补,具有强壮补益作用。有些穴位偏于泻,具有祛邪泻实作用。(3)各种针刺补泻手法。 ◆电针波形及适应症 ◆耳穴的分布规律: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①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②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③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耳轮体部; ④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⑤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⑥与胸腔相应的部位在耳甲腔;⑦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 ◆理解灸之生熟 ◆晕针的表现及处理 症状:轻者感觉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心慌心跳,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弱;重者神志昏迷,四肢厥冷,唇甲青紫,呼吸微弱,二便失禁,血压下降,脉微欲绝。 处理: ①医生立即停针、拔针。②让患者平卧、保暖,夏季通风,饮温开水和糖开水。③针刺或指掐患者人中、合谷、内关、涌泉、足三里、中冲等穴,或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穴。④必要时采用现代急救处理。 ◆针刺角度和深度有何关系 ◆天突穴的操作机注意事项 ◆针刺中极穴的操作机注意事项 ◆针刺睛明穴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隔姜灸的操作及适应症: 1操作:厚约0.3cm的生姜片,用针扎孔数个,放置穴位上,用大中艾炷点燃放在姜片中心施灸。若病人有灼痛感可将姜片提起,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每次5-10壮。2作用温中、祛寒、止呕、解表,感冒、呕吐、腹痛、泄泻。 ◆隔蒜灸如何操作机适应症1操作灸和隔蒜泥灸两种。每次7壮,以灸处泛红为度。 2作用消肿、拔毒、散结、止痛,痈疽疮疖,肺痨、腹中积块等。 ◆非化脓灸是什么,如何操作1(无瘢痕灸):用麦粒大的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灸后不引起化脓的方法(麦粒灸)2操作 ◆皮肤针应用时的叩刺部位: - 循经叩刺:指沿着与疾病有关的经脉循行路线叩刺,督脉和膀胱经、三阴、三阳经。 - 穴位叩刺:选取与疾病相关的穴位叩刺,背俞穴、夹脊穴、特定穴、阳性反应点。 -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