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和新课程.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技术和新课程.ppt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 ——2004年教育技术讲座(一) 一、信息技术的含义 联合国救科文组织对信息技术的定义是: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应用,涉及到人与计算机的相互作用,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多事物。 从上面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 (1)信息技术一般是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 (2)这些技术或技术的集成能够对数量巨大的、格式变化的、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各种信息进行记忆、处理、展示、发布和使用; (3)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同文本、图形、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格式的变换相关联。 通俗地说,信息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功能的技术。 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主要包括: 扩展人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器官采集信息功能的感测技术,如摄像、摄影、录音、扩音、录像、遥感、热敏等。 扩展人们的神经系统和交换信息功能的通信技术,如电话、传真、微波、广播、电视等。 扩展人们的思维器官存储、分析、加工、处理信息功能的计算机技术; 扩展人们的施效器官施用信息功能的控制技术,如工业自动控制、航空中的无线遥控、手机闹铃、电脑自控打铃等。 本次讲座重点讨论的是第三种计算机技术 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主要应用 1、应用于教育管理和日常生活 (1)一般日常应用,如电脑打印文书、计账、售饭、娱乐等,替代手工; (2)行政事务管理:主要是网络无纸化办公系统的应用,如文件流转、教务、招生、学籍、设备、图书、财务管理的网络化,做到资源共享、提高办公效率。 (3)信息发布与交流:网站、BBS、邮件、QQ,信息实时传输、记忆和向公众公开。 2、应用于课堂教学 (1)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即信息技术教育); (2)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3)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 主要是学生上网搜集、整理、分析、加工和处理信息;师生和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和相互评价,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也提高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三、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1、信息技术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例:专题学习网站) 正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学习革命,诞生了知识经济,人类迈入信息化社会,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身就要求变革人的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和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应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和反思性、合作性。 3、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解决、交流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例:研究性学习交流在线) 4、有利于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形成信息化课程资源。 (例:浏阳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课程资源的概念: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 条件性资源的特点则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 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 现实中的许多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着课程的素材,也包含着课程的条件.比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络、人力和环境等资源就是如此。 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