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求职面试宝典求职防骗篇教程分析.doc

应届生求职面试宝典求职防骗篇教程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第一章 从招聘广告看骗子的破绽 3 第二章 识破招聘骗术 4 2.1案例一:工作为饵,骗求职者服装费 4 2.2案例二:试用为名,使用廉价劳动力 4 2.3案例三:名为招工,变相销售化妆品 4 2.4案例四:夸大岗位,“经理”变“推销员” 5 2.5案例五:以考试为名“窃取”创意 5 2.6案例六:高薪诱惑,骗你做“公关经理” 6 2.7案例七:收取费用,提供虚假招聘信息 6 2.8案例八:网上求职被骗钱 6 2.9案例九:一张废纸千余元 7 2.10案例十:愿者上钩你别怨 8 2.11案例十一:路边“急聘”全骗钱 9 2.12案例十二:出国梦里把身陷 10 2.13案例十三:应聘公关先交钱 11 2.14案例十四:试用期里把你涮 13 2.15案例十五:不明不白就被骗 14 2.16案例十六:手机一借就不见 16 2.17案例十七:骗人最狠是星探 17 2.18案例十八:介绍好工作,骗人做传销 18 2.19案例十九:模糊概念、偷梁换柱 19 2.20案例二十:网上求职,掉入手机注册陷阱 19 第三章 防骗措施 20 《应届毕业生求职防骗宝典》 前言 骗子为何屡屡得手? 每当校园招聘进入“旺季”阶段,各种供需见面会、招聘会,各种招工广告层出不穷,比比皆是,有些不法分子看准这次“时机”,利用大学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和社会经历少,防范意识差的特点进行诈骗。 为什么有人会受骗?是因为是他(或她)笨吗?有人做过数百例上当受骗案例的调查,答案是:NO!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受骗者的平均智商比其他人的智商底。那为什么他们会受骗?或者说我们这些善良人为什么会被骗?是骗子特别聪明吗?或者他们的骗术特别高明吗?不是的。通过特殊的渠道,我采访过一些骗子,他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把他们扔在大街上,并不引人注目,更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有异于常人的智商。 他们到底凭什么骗人?或许你会暗笑,骗子骗的都是贪婪的人,或者说被骗者是因为想占小便宜才吃的亏。其实,人人都有贪心,纵使一些在生意场上混了多年的老江湖也有失手的时候。大多数的骗子并不能分清谁更贪,即使再贪婪的人也不会把“贪”字写在脸上。我们“拷问”骗子,他们为什么能骗倒别人?答案是:骗子是专业的,而上当的人是业余的。一个骗子可能有几十次、上百次,甚至更多的骗人经验,而一般人也许一次当也没有上过。即便是上过一两次当的人,与骗子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普工遇见工程师——人家是“专业人士”。 那我们怎么才能预防上当受骗呢? 黑暗是见不得光明的!本书将把骗子们的伎俩揭露出来,放在太阳下晒一晒,让骗子的伎俩失灵。来吧,翻开这本书,练就火眼金晴,让骗子无处遁形。 从招聘广告看骗子的破绽9、转移视线的招聘广告这类招聘广告从字面上难以看出来,但是只要你应聘成功,到其公司一看,发现其刚在内部大幅裁员,然后再跑到人才市场扯起横幅大规模招人。这些公司是在避人耳目,转移视线而已,也许是经营不善,工资发不下来,老员工因不满在而难以管理,所以才栽旧人招新人。 10、有广无告的招聘广告这类招聘广告,招聘条件极低,却拒不透露公司细节,先要你交一笔“咨询费”再说,这些“策划公司”“媒介公司”“信息公司”等,实际上就是中介公司,靠收信息费过日子。有的更是与黑公司、黑工厂互相勾结,收了你的介绍费(咨询费)后,介绍你进一些黑心的工厂,所以要千万小心。 找工作就像在一个满是地雷和陷阱的阵地上跳舞,通过多种方式求职固然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要饥不择食,只要用人单位一说要你交钱,你掉头就走便是了。 第二章 识破招聘骗术 本章精选了一些受骗案例,相信大多数的人在看过之后,能有所收益,在今后的求职生涯中,能及时发现骗子的伎俩,避免上当受骗。但是有句俗语叫:河水淌淌流,眼子不断头。大的骗怕了,小的长大了。有心人能防止上当受骗,不留心的人却不能,所以希望看过本章的朋友,把这上面的案例讲给更多的朋友,让大学生们在求职过程中多留些心,避免上当受骗。 2.1案例一:工作为饵,骗求职者服装费 6月15日,大学毕业生小刘在郑州北环一家电器贸易公司面试通过后,被要求交360元服装费,然后才能签合同、培训,再开始工作。交费后,她同该公司签了劳动合同,上面还特别注明:如因个人原因辞职或自动离职,公司不予退还,服装费由自己承担。上班后,小刘因一直未被安排工作就要求辞职并退还服装费,被对方以签有协议为由拒绝。 向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收取所谓的服装费、资料费、手续费、培训费等费用后,却迟迟不给安排工作,迫使求职者自动辞职。 凡应聘时,招聘单位提出收取服装费、押金,或以其他方式变相收钱的,都是非法的,很可能是个骗局,求职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另外,遭遇诈骗后要及时报案,否则不仅本人的损失难以挽回,还会让更多人上当。 2.2案例二:试用为名,使用廉价劳动力 “那是一家皮包公司,专骗大学生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