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行家说行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是行家说行家

不是行家说行家   有道是“盛世言收藏”,现今收藏热中的行家,北方叫做“掌眼”,事出“捡漏”或者“走眼”了都要眼火准足,一进一出相差几万元是湿湿碎啦。老夫自美归国,有两年曾经忝列“上海珠宝玉石学会”理事,当到珠宝玉石学会理事至少应该是半个行家,其他理事是大行家,本人只是滥竽充数,是个外家。曾记得儿时外公家有位老掌柜堪称行家,广东人称作“老行尊”的,但凡生意上进出的珠宝玉石都由这位老掌柜掌眼。我至今还不明白,他的检测鉴定光源竟然是一盏煤油灯,有太阳光和电灯不用。那时应该还没有日光灯,偏偏在昏暗的小房间里对着这盏并不明亮的煤油灯照半天,左看右看,不知他在看什么名堂。 中国论文网 /7/view-7216364.htm   上海石库门房子的前客堂和后面的灶披间当中,常隔出一个小间,这个小间墙上无窗,只有朝着过道的一扇腰门,房门一关漆黑一片。就算大白天开了门,腰门上照例挂了块门帘,小间也是十分昏暗。房间里装有一盏电灯,不过老掌柜在做珠宝鉴定时,灯是不开的,门可以开着,但门帘一定下着,老掌柜一个人就在里面对着一盏煤油灯辛勤工作。记得还从来没有听说他有过什么看走了眼的事,真是“剃头师傅使(皮匠的)锥子,一个师傅一个传授”。现在鉴定珠宝玉石有世界统一标准的全色谱光源,“掌眼”就容易多了。当年老掌柜用煤油灯来观照珠宝玉石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得已而为之,可惜我年幼无知,没能把这手绝活承继下来,因此成不了行家。   说两句煤油灯,这种用玻璃做的煤油灯也是舶来品,至今在东台路旧货市场上可以看到,还有在高档的宾馆和怀旧的酒吧里也偶尔摆着当艺术品装饰。上海人不叫煤油灯,顶多叫火油灯,实在的叫法是“料泡火”。先说火,不知是否因为某个皇帝名字的避讳,不是有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因此老上海人叫灯为火。以前家中老人吩咐开电灯是这样说的:“开火!”现在听起来就像观看美国战争大片一样刺激了。“料泡”就是玻璃泡,这种煤油灯火焰上面有只防风的透明球形灯罩,像只玻璃泡泡上头加一截通风管。老上海不知怎么会称玻璃为一个“料”字,大概玻璃也是舶来品,被归在石料、木料、布料、毛料等等各种各样的料里头了。“料泡火”点的煤油称之为火油,煤油最早进入上海正是通过“料泡火”打开销路的,把“料泡火”里点的油称作“火油”也是顺理成章。火油当年盛放在铁皮做的火油箱里卖,火油箱面上有凹凸的“亚”字或者“美孚”两个字。当年生产火油输入中国的两家石油企业,一家叫“亚细亚石油公司”,一家叫“美孚”石油公司,都是有名的英美帝国主义老牌商号。火油箱长长方方一只,上面有只简单的铁丝拎?,装了火油很沉重,小囡是拎不起来的。上海人做人家,看到火油箱铁皮锃亮,用过勿舍得??(音笃,丢弃)脱,改一改做只盛米的米箱。或是弄堂口小铅皮匠大剪刀对角剪开,可以敲两只扫地盛垃圾的畚箕。铅皮匠会得在畚箕的边缘包进去一长段粗铅丝,增加其强度,上海人讲“加条筋进去”。小辰光常常立勒弄堂口看半日天,对这道工序十分熟悉,这也是我的物理学知识上的启蒙了。   朝鲜战争以后,韩国移民在美国逐渐增多,有韩国人在洛杉矶生产豆腐,一大方块一大方块也是装在这种火油箱里密封了运输储存,在亚洲超市里当场开了盖子卖,倒也方便卫生。我第一次见到还驻足注目,大有“异国他乡遇故人,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复杂心情。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因为家庭出身问题,我被上海一所名牌大学甄别出来,母亲一急,风湿性心脏病复发,住进了“公济医院”(现市第一人民医院,原苏州河边旧址已拆)。父亲去世十几年,母亲没有出去工作过,全靠变卖家财度日,没有工作就没有劳保,住院费医药费要自己负担,于是变卖家财的事就落在我的肩上。第一次还真不知道如何进行,带了一颗鹅蛋那么大的水晶球去到广东路文物商店。心情十分复杂,不禁记起鲁迅先生的文字,他也因为父亲病重而去当店变卖过家财。对一个初涉世的少年,恐怕什么样的滋味都有,何止五味杂陈。   文物商店的店员革命警惕性很高,先是严厉地盘问我这颗水晶球是不是偷来的,我道出原委之后,态度和缓了下来,告诉我他们不收购这类物件,叫我带上户口簿去另外一个商店。我就去了当年南京东路“惠罗公司”的一个柜台,这个柜台没有招牌,后来从他们给我的单据上我才知道正式的商号名称是“上海市外货收购处”,对这个单位恐怕上海人知道的不多。呈上户口簿说明家中仅我和母亲两人,母亲病重住院,本人清白非偷非抢,请你们收购此物。柜台上的两个店员拿起这颗水晶球对着光线照了半天,他们之间交谈的言语我一点也听不懂是什么地方的方言。我知道过去当店里的朝奉徽州人为多,在进行业务交谈时讲的是行话密语,连书写当票的文字都另有一套。我只是担心他们不服,就说:“这是真水晶,里面有发,而且少少的几根……”他们停下交谈看看我,就说:“八块。”我又问他们:“还有一枚水晶图章,你们收不收?”他们说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