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而降的母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天而降的母亲

从天而降的母亲   习惯了和母亲告别,每一次,我们母子二人分开时,谁也不回头再看一眼。我也不是刻意狠起心肠,只是习惯了告别。 中国论文网 /5/view-7243472.htm   许多年以前,我一直有个问题想要问她:“你为什么要离开我们?”这个问题在我30岁之后,就再没有任何想问的念头了。小时候不懂大人的世界什么样,等自己成了大人,那些小小的问题,还需要再问吗?   童年时刻骨的伤痕,有一部分来自母亲。有一次需要交学费,我在一个水塘边跟她要钱,不敢看她,仿佛自己在做一件错事。她说“没有”,我一直盯着那片池塘里绿色的水纹,觉得世界坍塌,时间停止,万念俱灰。   母亲走了又回,回了又走。每次回来的时候,都说不会再走了,她在院子里看着我的眼睛说:“这一次我不会再走了。”我在心里欢呼雀跃,表情却平淡,最多说一个“好”字。当她第三次从她改嫁的那户人家回来的时候,被挡在了紧锁的门外。那天下了大雨,她跪在满是泥水的地上哭。   以为她不会再离开我们,但几个月之后,她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我从此不再相信她。但也知道,她有自己的苦衷――一个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在一个不但贫穷而且不讲理的大家庭里,想要有尊严地活,是多么艰难的事。   我以为自己是恨过她的,但根本就没有。对别人都不会有,何况对她。在我那奇怪的童年,脑海里被混沌与奇思异想充斥着,没有恨意成长的空间。当然也没有爱,不知道爱是什么样子,什么味道,活得像棵植物。   在我漫长的少年时代,与母亲再无联系。10多年的时间,她音讯皆无。她是怎么过的,我不知道。中学时,有同学问到我父亲、母亲,我通常选择不回答,如果非要回答的话,我就会淡淡地说一句:“都不在了。”那时我和母亲居住的地方相隔30多公里,但这段路程,足以用空茫来形容,我和她之间,大雾弥漫,我不找她,她也不找我。   我盼望母亲突然来看我,像小说或电影里描述的那样――她穿着朴素的衣服,带着吃的,敲开教室的门,而我在同学的注视下羞惭地走出去,接过她带来的食物,再轻声地赶她走。在我脑海里重复过无数次这样的场景,每逢有别的家长敲门的时候,我总觉得会是她。   直到我20岁那年,在县城里,我和一个女孩谈恋爱了。母亲仿佛专为此事而来,她笑着问我想要什么礼物,在得到我的答案之后,她给我买了一辆昂贵的变速自行车。那段时间,我经常骑着那辆自行车在街道上飞奔,经常把那辆自行车擦得锃亮,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富有的人。   慢慢地,我明白了母亲并不是一点儿也没关注过我。每年我去她住的那个村庄给我父亲上坟的时候,她都会躲得远远的,在某一个角落里看我一眼。而我不知道她在那里,或者,就算知道,也装作不知道。   23岁那年,我结婚。有人问我,愿不愿意让我妈妈过来。“让啊,当然让。”那时候已经有了一些家庭话语权的我,开始做一些关于自己的决定:儿子结婚,母亲怎么可以不在场!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母亲像个慌里慌张的孩子。她包着头巾,衣着俭朴,略显苍老。我喉咙干涩地喊了声许久没喊过的“娘”,妻子则按城里人的叫法喊了声“妈”。母亲显得紧张又扭捏,想答应,但最终那声“哎”没能完整地说出来。   婚礼前一晚的家宴,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在院子里、大门外的宴席上,吃得热闹非凡。母亲怎么也不肯上桌,任凭几个婶子死拉硬扯,她还是坚持等大家吃完了,在收拾的时候,躲在厨房里随便吃几口。婚礼那天拜堂,司仪在喊“二拜高堂”的时候,却找不到母亲了。   客人散去,三婶告诉我母亲在楼上哭。我上楼去看她,她立刻停止了哭泣,像个没事人一样。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么多年,她仿佛从没关心过我,我也从未关心过她,这么多年的时光,我们都是怎么过来的?   妻子跟我说:“有你妈在真好,别让她走了。”我说:“好。”但在母亲面前,我怎么也说不出口。   25岁那年,我拖家带口漂到北京,妻子背着我给母亲打电话,说让她帮忙带几个月孩子,还承诺,只要她把孙子带大,以后就一定会像对待亲妈那样,对她好,为她养老。母亲来了,我们一家人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团聚。   那段日子很苦,母亲跟着我们在暂住的村子里搬来搬去,但是大家都很开心。母亲教育孩子还是用农村的那套老办法,把她不到一岁的孙子宠得不像话。我常奚落她:“别把我儿子宠坏了!”   “小男孩哪有不调皮的?越调皮越聪明。”母亲总是坚持己见。   儿子学会了叫爸爸、拍手、再见、飞吻等活儿,自然叫得最熟练、最亲切的是“奶奶”。每到此时,她都异常高兴,从来没见她这么开心过。她有很多民谣,如:“宝宝要睡觉喽,奶奶要筛稻喽。”几乎每一首都和奶奶有关。   有一次妻子略带讽刺地跟我说:“瞧你,在你妈面前还撒娇呢。”“有吗?”“有。”“不可能。”“真的有,别不承认。”我仔细回想了以后,还是不承认有。也许只是觉得生活有趣,显得过于乐观了一点而已。   这次是真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