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沿革 2001规范修订背景 1. 89规范实施以来至今,随着我国建设的发展,出现了新型材料、新结构体系、新技术和新工艺,89规范已不能适应。 2. 80年代以来,国内外发生一系列大地震,我国的澜沧、大同、丽江、包头、台湾集集等;美国的旧金山、落杉矶;日本神户;产生新的震害经验。 3. 我国加强法制建设。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0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理》的发布实行。 规范修订原则和重点 重点: 1、安全度水准问题。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实力增强,适当提高房屋安全度储备。通过提高地震作用和抗震构造措施,提高安全度水准10%~15%,结构造价增加3-5%。 2、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问题。适应《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理》对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在整个规范531条中确定强制性条文52条(10%)。 3、规范之间的衔接问题。涉及11项重要设计规范和14项施工验收规范。 2001规范的主要修改 1)89规范11章、39节、7附录共329条,41条强制性条文;2001规范13章、56节、11附录共531条,52条强制性条文。 2)对抗震设计的依据、场地划分和地基基础设计的改进。 3)对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方法的改进。 4)增加结构延性的设计要求。 5)新增若干类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 地震烈度水准 概念设计 (1)场地与地基 (2)结构的布置的规则性 (3)利用结构构件的变形耗能作用 (4)多重设防及结构破坏形态的控制 (5)非结构构件的设计注意事项 (6)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场地与地基 结构布置的规则性 不规则的定量界限 不规则结构的计算调整和抗震措施 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结构,应采用空间计算模型; 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结构,应采用空间计算模型,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系数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应进行并应符合下弹塑性变形验算,并应符合的要求; 平面不规则且竖向不规则的结构,应同时符合上述1)、2)要求 利用结构构件的变形耗能作用 多重设防及结构破坏形态的控制 牺牲局部构件(防线1)、保证总体结构(防线2)完好。 RC框架结构—强柱弱梁。防线1——梁;防线2——柱。 RC剪力墙结构—联系梁。防线1——联系梁;防线2——剪力墙。 砌体结构—构造柱。防线1——构造柱;防线2——砌体。 框架结构—带缝RC板。防线1——带缝RC板;防线2——框架结构。 非结构构件的设计注意事项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非承重墙:女儿墙、围护墙、隔墙,装饰构、部件:雨蓬、吊顶、玻璃幕墙、广告牌等)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电梯,采暖空调系统,烟火监测和消防系统,公共天线等),应进行抗震设计。 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与锚固,防止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中的局部破坏产生的灾害。 围护墙和隔墙应考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 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主要应用于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建筑。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设计的建筑的抗震设防目标应高于一般设防目标。 5.2 场地、地基和基础 一、场地(site)与场地土 概念设计: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称为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的内容: 建筑场地选择 建筑选型与结构布置 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1. 避开地震危险地段 地震危险地段:地震时可能发生崩塌、滑坡、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地段,以及震中烈度为8度以上的发震断裂带在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地段。 地震危险地段包括: 断层 陡峭的山区 存在液化或润滑夹层的坡地 大面积采空区 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开阔平坦地带的坚硬场地土或密实均匀的中硬场地土。 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条状突出的山嘴,孤立的山包和山梁的顶部,高差较大的台地边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 软弱土、宜液化土、故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塘浜沟谷或半挖半填地基 在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地段 1. 建筑平面布置 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质量和刚度变化均匀,避免楼层错层; 平面长度不过长,突出部分长度l不过大;L、l等值满足要求; 不宜采用角部重叠的平面图形或细腰形平面图形。 2. 建筑立面布置 竖向体型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不应采用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 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 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m) 3.建筑物的高度 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 4.房屋的高宽比 5.防震缝的合理设置 合理设置防震缝,可以将体型复杂的建筑物划分为“规则”的建筑物,从而降低抗震设计的难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