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
数学科学是一门与新技术革命,与人类的现实生活、社会进步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科学。新世纪人才的成长不仅要有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具备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要营造宽松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用多媒体手段、实验等方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充分展示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改变现有落后的教学方法,培养新型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以顺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探究性 培养
新世纪人才的成长不仅要有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具备创新的活力,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创新能力是综合素质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特殊素质,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中国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把课讲得详详细细、清清楚楚、面面俱到,把现存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灌输大量的习题,让学生去做,以适应各种考试。这也是为何我国学生在各种竞赛中成绩优于国外学生,而得诺贝尔奖的人却没有的原因。只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忽略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答案。这也养成了学生极大的依赖性,不愿也不敢去探索、去创新。这种教育方式大大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教育要改革、要创新、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顺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下面我就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学习
创新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将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同时,它也要受心理因素,如情感、欲望的制约。所以在创新教育中,切不可忽视创新意识、创新品格的培养,因为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种意识和品格主要表现为创造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不畏权威、敢于思考、意志坚强,能经受失败挫折等。 学生的创新意识常常体现在一些奇思妙想中,有的也许很幼稚,有的也许太“出格”,但这些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的表现,必须加以珍惜。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让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轻松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发现、创新的乐趣,时时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能使学生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和发现的自信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不要总认为:“只有我教你才会”。要相信学生智慧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敢于发表意见,有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问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源泉,更是培养创新的基础。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创设阶梯问题情境,以疑促趣、以疑促思,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因 “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探究、创新。例如,在教学 “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首先我用媒体出现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盒等实物让学生说说这些物体的形状,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体,这样引入课题,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然后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学生每人都有一套学具,在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我还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拼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再观察长方体的棱、面的特点。学生那样随心所欲地在课桌上摆弄,看一看,摸一摸,看看能发现什么。那场面可热闹了,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在小组、全班进行交流,介绍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对长方体的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
我想,一堂好课不仅仅是学生学会某个知识,而应该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起点。“长方体的认识”一节,学生听到下课铃响时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意犹未尽的神态,发出的是不情愿的长叹,这都说明学生的创新活动没有停止。我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还在摆弄学具。 试想,他们放学后,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会创造出什么呢?我们应该使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于课堂,满足于课外,伴随着终生。
三、注重实践活动,提供体验、探究、发现的空间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 “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留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