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解表药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散风寒药 麻黄、桂枝、荆芥、 防风、白芷、紫苏、 生姜、藁本、苍耳子 细辛 发散风热药 桑叶、菊花、薄荷、柴胡、葛根 升麻、蔓荆子、浮萍、 桑叶 《本经》 [来源]为桑科(Moraceae)植物桑 Morus alba L.的干燥叶。 药性 【性味归经】 甘、苦,寒。 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 (以清润为特点) 桑叶之配伍 1.配菊花、夏枯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用于风火上攻、肝阳上亢。 2.配杏仁:清肺润燥止咳,用于肺燥咳嗽,右脉数大者。 桑叶 【用法用量】 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处方用名】 冬桑叶、霜桑叶(深秋采集者,认为作用较好,洗净、晒干,切碎用。) 蒸桑叶(将桑叶蒸后用,主要用于明目。) 桑叶方剂举例 桑菊饮《温病条辨》: 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甘草、杏仁、桔梗、苇根 治风温初起、身热不甚、头痛鼻塞、咳嗽、咯痰不畅等。 * 【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和解退热 伤寒邪在少阳经 疏肝解郁 肝郁气滞 升举阳气 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 柴胡 之配伍 与黄芩、半夏同用(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证。 与白芍、香附、郁金同用(柴胡疏肝散): 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等症。 * 柴胡 【用法用量】 煎服,3~9g。 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 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 【使用注意】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 柴胡 【处方用名】 春柴胡、软柴胡、南柴胡、细柴胡(生用,用茎叶者) 硬柴胡、北柴胡、秋柴胡(生用,用根者) 鳖血拌柴胡(用鳖血、陈酒拌匀,主要用于虚热病症。) * 柴胡 临床应用 1. 用于感冒、发热等症。 柴胡功能解表,治疗感冒常与葛根、羌活等同用。 2. 用于寒热往来、疟疾等症。 柴胡有较佳的退热作用,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汤);对疟疾症,柴胡又可与草果、青皮等配伍应用。 3. 用于肝气郁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等症。 柴胡既具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又为疏肝诸药之向导,是治肝气郁结之要药。对胁肋疼痛无论内由肝郁、外因伤仆皆可应用;凡见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痛经等,均可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药同用。 4. 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 柴胡药性升浮,配党参、黄耆等补气药物,对气虚下陷的久泻、子宫下垂等症,有升举阳气作用。 * 柴胡与葛根之比较 相同点:二者轻清升散的功用相近似,故在解表退热时常同用。 不同点:柴胡能疏肝解郁,配益气药可升阳举陷,用于子宫脱垂、脱肛,然无生津解渴之功;葛根有生津止渴作用,能生发清阳,用于水泻,然无疏肝解郁功能。 * 柴胡【方剂举例】 1.小柴胡汤《伤寒论》: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等症。 2.四逆散《伤寒论》: 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治肝气郁结,胸胁脘腹疼痛,或兼有泄泻。 3.消郁散(原名逍遥散)《和剂局方》: 柴胡、当归、白芍、白朮、茯苓、甘草、薄荷、煨生姜 治肝气抑郁、血虚火旺、头痛目眩、两胁作痛、月经不调。 * 牛蒡子 《名医别录》 [来源]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 牛蒡子 药性特点: 味辛苦,性寒, 归肺、胃经。 * 蝉蜕 《名医别录》 [来源]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 icius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 【药性】 甘,寒。 归肺、肝经。 蝉蜕 《名医别录》 * 升麻 《本经》 [来源]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eifolia Kom.、兴安升麻 C.dahurica(Turcz)Maxim.或升麻C.foetida L.的干燥根茎。 * 升麻 【药性】 辛、微甘,微寒。 归肺、脾、胃、 大肠经。 * 淡豆豉 《名义别录》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成熟种子经蒸罨加工发酵制成的炮制品。 * 淡豆豉 【药性】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